【戰略快評】認清中共擴張野心 德政策轉向務實避險

◎許智翔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今年4月13日訪問中國大陸,此行除了與中共外長秦剛會面,還參訪天津市及德國企業等多個緊湊行程。結束訪問後返國的貝爾伯克,在德國聯邦議會中直言,此行的見聞令她吃驚,並認為愈發具專制與侵略性的中共政權,對德國而言,比起貿易夥伴或競爭對手,更像是體制性的對手。

由於早先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時的「戰略自主」及臺海議題相關的言論,在西方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引發各國對於臺海議題的討論,同時也影響了拜登時期正逐步修復、更因烏克蘭戰爭而變得更為緊密的美歐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因此,貝爾伯克此行廣受西方政界與媒體的重視。

此外,德國目前正緊鑼密鼓籌備戰後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文件,其中包含了對「中」戰略。德國目前執政的三黨「紅綠燈聯盟」於2021年底上臺時,制定一套全面的安全戰略文件,就已經載明於聯盟的執政協議中。因此,在俄羅斯於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作為對俄羅斯及中共強硬的代表性政治人物,貝爾伯克更宣布將全力推動該項戰略文件制定。

然在德國政府內部、執政聯盟各黨對於國家安全戰略方向尚未取得共識,致使該戰略文件制定延宕至今。不過,貝爾伯克長期對俄羅斯與中共的強硬態度,此行也明確對中共展示了多條德國的紅線,包含警告中共不可用武力改變臺海現狀,並在人權及烏克蘭戰爭議題上,同樣展現了德國的態度。

德國在冷戰中期開始推行「新東方政策」以來,對俄、「中」等國的交往及經貿聯繫,一直是德國政府十分重視的項目,並認為可據此改變俄、「中」等國,使其逐漸朝西方價值觀靠攏。然而這樣的長期政策,在近年的局勢演變下,證明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僅是柏林單方面對俄、「中」過度依賴,並無法真正遏止侵略行為,以及對人權與「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的破壞。

不過,倉促的全面脫鉤,難以一夕之間達成,且德國與西方更有氣候變遷等議題仍需與中共合作。因此,柏林逐漸將對「中」政策轉向務實避險,例如不透過德國企業(如福斯汽車公司)對「中」增資擔保等方式,逐步降低過度經貿依賴,同時強調體系上「價值」的重要性,並且在關鍵的敏感科技與企業加強對德國自身的保護,避免過去多年的重蹈覆轍。

就近期發展來看,德國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在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以及完成對中共的戰略指導上,找到方向;但即便如此,對臺灣而言,近年德國的政策轉向,已經為我國加強臺德關係,打開了機會之窗。(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