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軍事創新能力 最珍貴國防資產

◎蘇紫雲

美國陸軍以C5ISR取代既有的C4ISR,第5個C是網路(cyber),亦即成為指揮、管制、通訊、電腦、網路、情報、監視、偵察體系作戰鍊路,將戰場圖像一體化,減少戰爭迷霧,並可令戰鬥單位做出即時反應,是技術革新促進作戰觀念的變革。

軍事史諸多實例驗證成效

軍事史中,造兵與用兵乃一體兩面,且每每成為戰爭史典範。例如火藥的出現,改變了步兵方陣與要塞堡壘守備;後膛槍問世,挾射速優勢,致使散兵隊形取代線形隊形;戰車的使用,更促使戰場出現革命性變動。科技發明與創新,一再激發指揮官與參謀的用兵藝術。

其中最著名案例,是公認為當代裝甲兵戰法創始者─德國名將古德林,於1937年出版代表性著作《注意─戰車》一書,將戰車與機械化部隊集中使用,使運動戰更加快速。除裝甲戰法外,古德林更重要的創新,在於結合通訊,力主每部戰車皆配置無線電話機,使得戰術協作更具效率。

可發揮最大作戰效益

其實,國軍將領不遑多讓。我國裝甲兵之父、陸軍上將徐庭瑤,概念更領先於古德林;民國22年奉派考察歐洲陸軍發展,回國翌年旋出版《機械化軍備論》,對國軍裝甲部隊的運用、編裝、乃至通信,均提出完整構想,裝甲兵的戰法論述,遠比古德林的著作提早了3年。在該書中,也討論配套的律法體系,直指「盲目法規主義的謬誤」等繁文縟節,是軍務改革主要障礙,力主軍備革命與兵學革命。徐上將更進一步提出「一元兵論」,並闡釋「一元兵者,合諸兵於一體之部隊」,此與現代各國陸軍兵種整合,以及國軍聯兵營概念,不謀而合,其素養與遠見,令人欽敬。

誠然,徐上將所處年代,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無法落實其建軍構想,然其體察科技發展,並融入用兵、造兵的創新理念,卻領先時代,且獲得事實驗證。

同樣的,即使現代美軍擁有優勢資源與科技,仍不斷在找尋新戰法,以肆應不同威脅的戰場樣態,並能發揮最大作戰效益。此皆說明,造兵與用兵,如同戰爭的科學與藝術;而專業軍人的創新能力,則可改寫戰場規則,以小博大,獲取勝利,可說是最珍貴的國防資產。(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