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習近平睦鄰友好契機

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丁提到中國完成國家目標無需使用武力,引起了台灣的關注。這段談話主要是出於兩個戰略背景:一是莫斯科知道華府試圖離間中俄關係,拜登政府採取的是冷戰時期對待蘇聯的戰略耐心,以長期戰略進行遏制政策,等待中俄出現利益矛盾裂痕;二是普丁藉由國際論壇的場域呼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和平統一」的論調,強化俄中戰略一致的意圖鮮明。

拜登總統上任之後,透過外交和宣傳進行遏止中國的混合戰術。然而美中台之間的科技產業鏈是相互依存關係,華府在強化網路安全上需要採取更多安全理由與中國適度脫鉤,但也不能完全阻斷自身經濟臍帶利益。

台灣科技潛能在中美之間的優勢基本上是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的重要因素,但這項優勢卻會隨著中美關係緊張而消逝,因此,中美關係的起伏才是決定台海風雲的主要晴雨表。華為孟晚舟事件結束等於是中美之間的妥協,北京仍然希望透過維持中美經濟合作關係給拜登帶來經濟紅利,以此緩解中美敵對的升高。

此時,和平是兩岸關係最重要的資產,也是台灣能夠緩解中美衝突的砝碼。當美國在印太組建美日印澳四邊安全軍事合作之際,台灣在中美戰略敵對中顯得非常孤立,一方面需要藉由軍售案拉近和美國的親密關係;另一方面又因仰賴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鏈以支撐台灣的經濟成長,看似陷入尷尬矛盾的處境。

台北謀求國際關注台海危機以強化軍購正當性,確實有迎合華府和安撫支持者的政治意圖。而習近平的「和平統一」也會是北京謀求緩解中美關係的重要訊號,兩岸領導人的表達雖然分歧,卻旨在呼應美國的不同需求。

俄中對於兩岸關係保持一致口徑,主要在於不干涉中國內政。莫斯科支持的一中立場雖然與美國一個中國的戰略模糊內涵不同,但也不相違背。普丁表達中國無需武力完成國家目標並且強調談判路徑,雖不見得滿足各方鷹派的謀利想法,卻足以同時照顧到兩岸民眾各自的心情。

兩岸需要防止的是意外衝突的發生,再多的軍事抗衡都無法使兩岸人民安心。印度、越南和中國是俄羅斯武器銷售的亞洲大戶,俄羅斯也會希望擴大天然氣和核電技術在亞洲的輸出。因此,亞洲的和平才是中俄贏得亞洲民心和維持亞洲共同經濟增長的重點。

美國在亞洲採取類冷戰模式主要在於維繫自由民主的貿易市場,因為美國在中東的軍事武裝干涉已經把美國大企業的全球擴張發揮到臨界點,只能把產業外移所造成的貧富差距歸咎於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政策。如今,美國這樣的宣傳還是會持續下去,而中國要打贏這場輿論戰在於睦鄰友好政策的成效。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帶一路計畫所需要的是地緣連結,因此,睦鄰友好政策是習近平的重點,兩岸應該掌握這樣的契機。

(作者為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