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勝出 兩岸暫喘口氣

無論川普是否曾讓台北充滿憧憬、為北京帶來警醒,他的甘心離任將讓兩岸都能喘口氣。川普執政向世界證明,總統的民主素養和政治品格的必要性;領導人對內對外若僅嗜施壓鬥爭而輕斡旋共識,對國運盛衰和國際聲望的影響甚鉅。川普留在華府的遺產是促成美國朝野共同確認,對華政策主軸從交往到抗衡的典範轉移,也深刻影響了兩岸關係。

執此,拜登初掌政的重心將是重新取信於美國人民和盟邦:前者是緩解社會對立、應對疫情和經濟,持中庸任全美總統;後者是重建霸權聲譽,恢復各國對山姆大叔的信任。因此拜登的外交政策將更傾向於「鬥智不鬥氣」:不採極限施壓、重拾政策穩定性及可預見性;「圍毆不單挑」:重回多邊場域,和盟邦共同制約中、俄和北韓;「逞凶不鬥狠」:對北京抗衡壓制的思路不變,但在區分核心或非核心的政經利益及價值領域上,維持競合和脫勾間的平衡和估量。

在美中台三邊互動上,川普讓美國變成兩岸摩擦的助燃劑而非安全閥,拜登的華府會從攪動兩岸關係的「變數」回到「常數」,維持戰略模糊的基調、堅守台海和平的底線,避免前任政府頻頻製造讓兩岸緊張情勢升高的言行,兩岸擦槍走火的風險驟減。

當然,台灣依舊是「刻在華府心底的棋子」,但可預期拜登對台海政策將更平衡而敏感;打台灣牌亦更謹慎而細緻。一中政策的持續、對台軍售的檢視,有助於對岸武統聲浪暫歇和兩岸軍事緊張趨緩。

兩岸能否把握此一正向氛圍而休罵止嚇,甚至重塑思路,就考驗雙方的智慧。循此,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或可透過下述面向持續觀察。

一、各表在不在:陸方近來似在提醒台灣朝野,有九二共識在,兩岸和平才是常態;另亦重新解讀「中華民國」在對台戰略上的紐帶作用。然而陸方亦須體察,一中各表是客觀陳述兩岸法理現狀的現在式;共謀統一是直觀勾勒兩岸發展方向的未來式,北京是否重新默認各表的空間,將決定「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兩岸連結點、反統擋箭牌,還是反獨護身符。

二、法理改不改:執政黨對外尋求台美法理關係提升的力道恐弱化,故對內彰顯主權獨立的法制化需求將增加。特別是立法院啟動修憲議程,各方基於政治展演需要的提案,是否觸及憲法關於主權疆域及政治符號,蔡政府的收放將成為兩岸的風險。

三、交流通不通:兩岸當局是否持續強化對兩岸主張的言論和交流管道的箝制;是否強化己方民眾對彼方的異己和敵對意識。

四、心念轉不轉:若台海情勢趨緩,亦為蔡政府調整「親美、仇中、反統」的路線提供務實省思的契機。其實執政黨早已陷入不願徹底轉化法理台獨、不能徹底虛化百年民國的泥沼。在習近平連任後及蔡總統任期屆滿前,兩岸或有共同回顧「共同認知」的機會之窗。前者可視為對台工作的成效,後者可為繼任者留下較和緩的兩岸氛圍。蔡總統更可創造破冰的敲門磚:維護「統一」在台灣做為前途選項的權利;宣示兩岸關係定位的基礎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法。

然而若雙方無法排除內外雜音,機會將稍縱即逝,兩岸上空飄浮著風險就將成為2024年後的新常態。(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