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百日的第一個大錯

美國拜登總統將在29日就職滿百日。矢言「治癒」美國的拜登上台後加速新冠疫苗接種速度,通過1.9兆美元「救援計畫」拯救美國經濟;重返多邊主義軌道,對中國立場堅定但不挑釁。

拜登穩健的作風贏得廣泛支持和好評。但拜登本月中宣布將在今年911恐怖攻擊事件20周年紀念日前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結束這場讓美國陷入最久的戰爭,卻可能是他就職以來犯下的第一個大錯誤。

拜登表示,美國必須把焦點擺在其他地方的恐怖主義威脅以及獨斷的中國。20年前發生的911事件,沒有理由把美軍在2021年時還留在阿富汗。實際上,2008年拜登擔任副總統訪問阿富汗時表達過同樣立場,顯然撤軍阿富汗是拜登個人一貫立場。

2017年,川普政府公布阿富汗戰略,表明不會倉促撤軍,但未明確布達增加軍援的數目,也未言明時間表,並明顯要把阿富汗戰爭擴大到南亞區域,打擊塔利班的同時,加深對巴基斯坦施壓的強度,並極力拉攏印度。

國務院次日舉行記者會,由時任國務卿提勒森主持。我當時在現場,特別注意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業的提問。印度媒體關注,美國為什麼在此刻把原本和巴基斯坦已存有間隙的印度硬拉進來,強要印度出錢出力?巴國媒體想了解,美國如此做,到頭來是否想讓中巴關係更緊密,以抗衡美國的在區域內的新印太戰略?說穿了,是對川普政府不信任。

阿富汗戰爭的歷史表明,勝利從不屬於任何一方。據聯合國2017年報告,阿富汗政府部隊控制的地方不到全國的60%,其餘多在塔利班和其他叛亂團體掌控下。因此,美國和北約盟軍在阿富汗的最終目標在於如何協助並確保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可以達成和平協議。這才是防堵恐怖主義擴散的根本之道。

沒有和平,就不會有穩定的未來和希望。在美國和北約盟國壓力下,塔利班一度參與談判,川普執政後,談判停頓,去年秋天,塔利班占領阿富汗第二大城肯達哈。過去20年的經驗顯示,以阿富汗為大本營的「基地」組織,從未放棄重返老巢,東山再起,這只是最新跡象。

英國前工黨首相府幕僚長鮑威爾極力主張,無論情勢如何險惡,都應與恐怖分子進行對話,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和平,恐怖主義不是軍事或情治可解決的,最終還是要透過政治程序化解分歧與衝突。

拜登宣布美軍從阿富汗撤軍後,鮑威爾和多年來參與阿富汗反恐維和的人士預測,基地組織基本教義派分子在18到36個月後將重返中亞,西方國家必須為此做好準備,美國也將因阿富汗撤軍後留下的真空和新一波恐怖主義興起,變得更加脆弱。

當年美、英從伊拉克撤軍,造成恐怖主義擴散的經驗,是如今從前阿富汗撤軍的警戒。鮑威爾把從「基地」組織以後到伊斯蘭組織和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列為第4波恐怖主義。阿富汗是第4波恐怖主義的溫床,拜登在911事件20年後,決定從阿富汗撤軍,這項決定,對未來20年的影響,必將受到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