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保養不二法門,正確保濕肌膚水噹噹

初春時節白天陽光和煦,但早晚乾冷,加上疫情期間不少人經常使用酒精、過度清潔,使得皮膚受損敏感,甚至出現濕疹而到皮膚科求助。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強調,保濕最重要,建議趁剛洗完澡皮膚還帶有水分時,趕緊擦乳液,把水份鎖在角質層,便能達到更佳的保濕效果。

皮膚科醫師破除保濕常見迷思

想要肌膚維持潤澤透亮,保濕很重要,當環境過度乾燥或是皮膚受損時,皮膚表面屏障功能變差,水分流失會加快,角質層含水降低,就容易造成皮膚乾燥。黃毓惠指出,皮膚保濕降低常見的因素包括用太熱的水、清潔力過強的產品洗臉,洗臉次數過多、過度去角質或面膜敷太久,都會讓皮膚變得更乾。

黃毓惠列舉常見的保濕迷思,例如:用蘆薈膠、玻尿酸保濕就足夠了嗎?是不是保濕精華液越黏稠,保濕效果越好?黃毓惠說,蘆薈膠、玻尿酸都具有「保濕吸水」的功能,但不能「鎖水」,所以必須搭配乳液或乳霜才能達到最佳保濕功能;至於保濕化粧品的稠度與保濕力高低,要先看產品實際添加成分,有些保濕精華液會添加增稠劑,如黃原膠(Xanthan)、纖維素(Cellulose) 等成分,雖然會讓產品使用起來稠感相對增加,但並非真正保濕。

至於有不少人會問,洗完臉讓水分自然風乾可以嗎?是不是覺得乾才需要保濕?以及容易出油的皮膚是不是不需要保濕?黃毓惠說,雖然剛洗完臉時皮膚很濕潤,但是自然風乾反而會讓肌膚表面屏障受損,甚至變得更乾燥敏感。她說,保濕是維持皮膚健康的保養程序,敏感膚質或乾燥膚質的民眾若等到皮膚緊繃乾燥才要保濕就太遲了;至於油性膚質者,經常擔心保養品會讓皮膚變得更油而不敢擦,反而出現乾燥脫屑,也就是又油又乾的狀況,她則強調還是要保濕,只是要用適合自己的保濕產品來維持皮膚健康。

至於夏天不少人會隨身攜帶保濕噴霧,感覺臉部緊繃或有點乾乾的時候就拿出來噴一噴,醫師提醒,當皮膚表面皮膚蒸發時,會讓皮膚屏障的功能變差,反而會使皮膚變得更乾,可以在洗完澡、皮膚仍有些許水分的情況下,改用乳液或乳霜塗抹,以增加保水度。

食藥署保濕化粧品購用5叮嚀

保濕的目的顧名思義就是讓水分不要過快流失,讓肌膚角質層保有合理的含水量,當肌膚富含水分,膚質會較為豐潤,皮膚外觀看起來就會光滑、細緻、柔軟。

不過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濕產品,該怎麼挑呢?食藥署提醒,選購及使用保濕化粧品時要把握「保濕化粧品購用5叮嚀─看標示、要測試、避部位、放陰涼、期限用」等5大原則,了解正確保濕方式,避免錯誤迷思,才能正確保濕,肌膚水噹噹。

看標示:選購時要看清楚品名、用途、保存期限,不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

要測試:肌膚較敏感的消費者,使用保濕化粧品前要確認皮膚沒有刺激或過敏等不良反應,才可安心使用。

避部位:使用時要避開受傷部位、使用保濕噴霧類產品不要朝口鼻噴灑或直接噴在臉上,以避免吸入。

放陰涼:保濕化粧品要存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高溫潮濕的地方。

期限用;保濕化粧品開封後要留意產品效期及是否變質,如產品出現分層、變質、變色或有異味等情況,就不要再使用。

食藥署也示範保濕化妝品使用方法,並提醒民眾在使用保養品之前,務必先清潔雙手,可用挖杓取用,如果是滴管或是軟管包裝,也應盡量避免雙手接觸到化妝品,避免加速保養品變質。

食藥署提醒,如果在正常或合理使用保濕化粧品後,皮膚出現狀況,應及早接受診療,就醫時要攜帶使用的化粧品(包含產品全成分標示),告知醫生出現症狀的皮膚狀況、正在使用的藥物種類及日常生活情形。除立即就醫外,亦可將使用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向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通報專線:02-2521-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