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壽險架構 突破利變型保單3迷思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年來各保險公司熱賣的利變型壽險,經常被很多業務員利用宣告利率的特性以「儲蓄險」名義來銷售,但若搞清楚壽險的架構,就會明白民眾最在意的宣告利率不等於投資報酬率,且利變型壽險的增值回饋分享金運用的方式會牽動保險保障的多少,壽險業者建議民眾應了解本身需求再決定選擇合適的商品。 壽險的架構簡單來說,想像你繳了一筆保費,等於用這筆錢設置了兩個帳戶:保障帳戶是用來支付保障所需的成本跟附加費用,萬一發生事故時,保險公司就能依照條款約定給付保險金。保障部分的比重愈高,表示這張保單較重視保障權益;另一個保價帳戶是用來累積所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這帳戶會根據這張保單的預定利率計算,並進行累積,等到保單期滿,保戶就可以領回這張保單的現金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壽險會有儲蓄功能的原因。 為了幫助保戶及民眾對保險保障有更多的了解,保德信人壽最近推出了「利變型壽險的宣導影片」以及圖文並茂的懶人包,幫您快速認識利變型壽險真正的功能與優點,了解自身對保險的需求。保德信人壽策略長邢益華表示,傳統型壽險用來計算保額和保單現金價值的根據,是該保單的預定利率,而預定利率是固定的,不管市場利率環境怎麼變,或是保險公司投資成效有多棒,都跟這張保單無關;而利變型壽險,用來計算保額和保單現金價值的根據,除了固定的預定利率,還多了一個「宣告利率」的設計。保險公司會根據投資績效,同時參考市場利率來訂立宣告利率。 宣告利率和預定利率之間的差額,就是用來計算所謂的「增值回饋分享金」的基準。透過宣告利率的機制,在市場利率上揚時,保單價值有更大的增值空間,同時宣告利率不會低於保單保證的預定利率,因此對於保戶來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不過,宣告利率反映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不代表保單的投資報酬率。利變型保單的「增值回饋分享金」主要來自保單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兩者間的利差,消費者一定要注意別直接拿保單的宣告利率和銀行的定存利率做比較。另外,宣告利率會上下波動,而非保險公司都會給予較高的利率,這是民眾常見的兩大迷思。 至於第三項迷思就是把保險商品當保本商品投資,對此保德信人壽強調,利變型壽險是保險商品,如果提前解約,必須支付解約費用,有可能無法拿到原本繳交的保費總額,同時也失去最重要用來提供家人心靈和財務平和的壽險保障。因此在購買利變型保險時,建議以長期保障為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