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播種又狂撒肥料 自食惡果

嘉義縣布袋鎮貴舍里有一處稻田因染稻熱病,綠油油的田間冒出幾處焦黃色的稻子。(張毓翎攝)
嘉義縣布袋鎮貴舍里有一處稻田因染稻熱病,綠油油的田間冒出幾處焦黃色的稻子。(張毓翎攝)

雲林、嘉縣一帶發生水稻不結穗現象,專家診斷肥料撒太多是原因之一,慣行農法讓不少農民深信肥料撒愈多,作物會生長得愈好,殊不知作物也像人體一樣,需要均衡營養,過度攝取只會造成腎、肝臟等器官負荷,反而揠苗助長。

近年來農政單位積極推動有機、友善農法,希望透過自然的生物防治等方法,減少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俾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並生產出安全、安心的農產品。然而農業人口老化及勞動力不足,使得慣行農法依舊是台灣現行農業的主流。

不過,農民應認知,即使無法做到有機、友善,至少也應遵循安全用藥原則,因為這不只攸關自身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也關係到作物生長良好與否。農藥及肥料用得愈多,作物長得愈好,向來是慣行農法的迷思,但恐將適得其反,例如台中192水稻品種抗病菌力強,不必施太多藥,太過反而是傷害,農民一定要依不同品種特性用藥施肥。

此外,每種農作物隨著四季更迭都有最好的播種栽培時機,但不少農民喜歡不按時序搶先播種,認為如此可以提早收成搶先上市,圖得好價錢,殊不知此舉是冒著天氣風險,像水稻怕寒,太早插秧,極可能遇上寒流而凍傷,結果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