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病主法 4.3萬人預立醫療決定

傳統社會避談「死亡」議題,但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人生最後路途如何能走的更有尊嚴、品質,逐漸成為重要生命議題。

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常佑康表示,自己在預立醫療諮商門診中遇過一位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媽媽,帶著先生和女兒來諮商,媽媽很慎重地說,希望家人能尊重自己的決定,如果緣分到了就說再見,當時可以看出家屬非常捨不得,但這是非常寶貴的溝通,也是一堂生命教育課。

《病人自主權利法》自108年1月6日通過,是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民眾可以預先表達意願,一旦自己處於永久植物人或重度失智等狀態,可以不要無謂延長生命的醫療措施,有尊嚴、安寧的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病主法》上路至今4年,全台共有234家預立醫療諮商機構、4萬3718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AD)並註記於健保卡。

衛福部次長、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石崇良表示,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人生最後這段路的品質更需要重視,包括安寧照護、病人自主或身後遺留大愛,都需要事先思考及規畫。

護理師譚敦慈是腎臟科名醫林杰樑的遺孀。她說,先生在世時《病主法》還沒問世,但夫妻倆和兩個兒子從不避談死亡,《病主法》上路後,她就和兒子相約接受預立醫療諮商。

自己是護理師、兩個孩子都投入醫師行列,譚敦慈原以為過程很簡單,填一填文件就完成,沒想到在諮商過程中,她和兒子對於末期醫療的想法不同,經過醫師詳細解說、母子充分溝通後,順利完成簽署。

自此之後,譚敦慈和兒子對於死亡有更多討論。她說自己怕吵、不要誦經,還叮囑兒子不要選用太年長的照片,「否則先生認不出我、怕會接錯人!」

器捐病主中心副執行長柯彤文分享,父親多年前主動對她說「以後我不要插管」,當時她只覺得「幹嘛講這些」,後來爸爸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她才意識到病人自主的重要性,和爸爸一起完成簽署。她提醒,無論是末期醫療、喪葬選擇等善終選項,都需要時時思考、及早規畫,為將來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