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該收起口水 重建食品安全信心

中國時報【單厚之╱特稿】 如果不是美牛爭議,民眾不會發現,原來我們的食品安全體系早已千瘡百孔、殘破不堪。 美國牛有萊克多巴胺、澳洲牛有齊帕特羅,雞有禽流感不敢吃、豬肉又有更毒的沙丁胺醇。改吃海鮮,養殖魚有孔雀綠、深海的有重金屬殘留,海帶含鋁超標,就連蔬菜都擔心有農藥殘留。普天之下,竟然無一物能吃得安心。 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說,「台灣人有種錯覺,以為自己的食物是純淨的」。才幾天的時間,美國人的話言猶刺耳,如今卻被證明是對的。 過去這一段時間,藍綠不斷大打泥巴戰,互指對方才是想引狼入室的始作俑者,就連戒護就醫的阿扁也要插一腳,看得民眾厭煩至極。 如今,地雷一個一個爆,民眾一覺醒來才驚覺,原來「無能」並非藍綠某政黨的專有名詞,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幾乎每一個相關環節都「失能」。 牛、豬含瘦肉精絕非是今天才有的問題。上至總統、閣揆,下至地方首長,藍綠政客義正辭嚴地捍衛國民健康、堅持「零檢出」的同時,也不約而同用雙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刻意不看事件的真相。 在政府幾乎「零檢查」的情況下,「零檢出」可說是必然的結果。用嘴巴捍衛國人健康,比動手輕鬆太多。也難怪政客說得比唱得好聽。但無論是政院的「十六字箴言」或民進黨六縣市首長的「三項行動、四點結論」,都像笑話一場。 美牛問題延燒至今,已不只是單一食品安全或國際政治現實的問題。繼三聚氰胺、塑化劑之後,民眾對政府和整個食品安全體系的信心,再度瀕臨崩盤邊緣。 該是政客停止唱高調、動手做點事的時候了。該是全面重整食品安全體系的時候了。民眾也必須體認,政客總是說得多、做得少,說得愈多、做得愈少。政客噴的口水愈多,往往也代表民眾吃下肚的毒物愈多,唯一的差別只是,吃下的毒,是不是舶來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