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原民教育發展計畫啟動 5年成立40所實驗學校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與行政院原民會合作「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1月正式啟動,預計5年成立40所原住民族實驗學校,並規劃完整教育體系,營造族群友善環境,此乃兩部會合作第2個5年計畫,期程從民國110年到114年,共有12項策略及64項措施, 並依108年6月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優先考量原民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兼顧實踐個人及民族集體權利。

其中,一個重要策略是推動原住民族實驗學校,主要是在原民集中地區,以學校型態的實踐教育,量身打造完整的課程架構,增加原民教育課程,國小6年要有72節以上,國中則是36節以上。

例如108年11月,由新竹縣尖石國小轉型的「葛菈拜民族小學」,就是著重當地泰雅族文化的傳承,學校邀請耆老一同規劃部落生活技能、獵人山林智慧等課程,將教學場域延伸至部落空間與溪野山林,帶領學生思考自身與部落存繫的關係

除了持續推動原民實驗學校,教育部也預計在5年內,至少完成6族知識體架構和課程模組,輔導8所師資培育大學辦理原民語文師資課程,且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仍維持每年至少2000名的大專校院原民外加名額。

教育部強調,未來除了與原民會密切合作推動發展計畫外,也將全力配合原民會依原教法第5條規劃的中長程計畫,期許培育出的原住民下一代,具備原住民族文化內涵與族群認同,並擁有結合民族智慧與一般教育所形塑出的社會競爭力。

教育部、原民會合推「原民教育發展計畫」今年一月啟動,希望 5年成立40所實驗學校。(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