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好的人,後來都怎麼了?研究結果讓人好羨慕

許多人出社會後開始質疑,兒時課程都是為了考試,長大後日常生活用不上、完全沒幫助,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臉書粉絲專頁「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就分享了1970年代開始的一項美國研究,告訴我們那些小時候數學好的人,後來都怎麼了?

研究發現,小時候數學好的人,對自己人生整體滿意程度都接近滿分。
研究發現,小時候數學好的人,對自己人生整體滿意程度都接近滿分。(圖片來源:Getty Creative)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今(20)日就在臉書分享一個有趣的美國研究,1970年代有一群學者,從兩次入學考試中挑選出1650名數學推理能力在前1%的孩子,其中有1037位男性、613位女性,共1650名的青少年,想知道40年後,他們會變成怎樣的中年人呢?

40年以後,這些數學好的青少年,成為50歲左右的中年人士,而他們在念書、就業期間大部分都十分順遂。在美國只有30%的人口有大學學的歷情況下,這些數學資優生平均學歷就高達學士學位,而女性的平均學歷更高達碩士。

在這其中,還有3%的人出過書,總共出過85本書籍,相加起來總共申請了681項專利,總共賺得三億五千八百萬美金,其中還一位還獲得俗稱為「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

儘管在物質層面上,每個人的境遇不盡相同,有趣的是,當年這些數學能力較好的青少年們,到了知天命的50歲上下,對於自己一路以來的人生、職涯和親密關係,整體滿意程度都接近滿分,堪稱是幸福的代表!

不過,還有一點十分可惜,就算同樣在青少年時期就展現卓越的數學能力,「性別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平均來說,男性的中位數收入是女性的1.75倍;全職工作者中男性年薪中位數收入也是女性的1.4倍。而男性步入婚姻會大幅提升薪水,收入前百分之十的男性受訪者中,已婚者年薪甚至比未婚者多了15萬美金以上。

數感實驗室也強調,「數學成績好」跟「長大有成就」都只是結果,這份調查報告只是分析兩者的關連性,但並未特別說明背後原因,可能是家境好導致一切順遂,可能是數學天份,也可能是心態。

數感實驗室指出,提出這個研究,主要是希望提醒大家,數學可以作為一個思考的學科,而非只是大量程序性練習,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更多的理性思考能力,與具備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