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權問題考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可信度

(德國之聲中文網)面對有關中國和俄羅斯嚴重侵犯人權的指控,為解決侵犯人權問題而設立的聯合國人權機構可能因為無力應對而陷入癱瘓。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將從周一(9月12日)開始在日內瓦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會議。會議的職責是采取行動調查和遏制各國侵犯人權的作為。

但是,當所涉及的國家是世界強國和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的時候,這項任務就變得很棘手了。

人權理事會成員國長期以來一直回避直接應對這兩個重要國家,但聯合國關於中國新疆地區嚴重侵犯人權行為的報告以及對俄羅斯內部鎮壓行為加劇的擔憂,促使各界呼籲聯合國采取行動。

然而,人們普遍擔心聯合國無法履行追究這兩個國家侵犯人權的職責。如果這樣,就意味著人權理事會的威望掃地。

“安理會作出回應的方式將影響其在未來幾年處理國際重大事務的能力。” 一位歐洲外交官告訴法新社記者,“這關系到人權普遍性的願景,以及人權理事會角色的願景。”

前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在離任之前發布了姍姍來遲的新疆報告,警告中國政府涉嫌反人類罪,中國正面臨著全世界嚴厲的關切。

中國政府強烈反對這種指控,並對該報告提出批評,指責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已經淪為美西方整治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打手和幫凶”。

奧地利外交官圖爾克( Volker Türk)成為巴切萊特的繼任者,他將面臨棘手的後續工作。同時,新疆報告也暗示人權理事會應解決這一問題。

通過緊張的外交溝通,人們熱火朝天的外交磋商中,人們似乎一致認為,什麼都不做不是一種選擇。

這位歐洲外交官說:“如果人權理事會的大多數國家決定不就巴切萊特報告中描述的嚴重狀況采取行動,這將意味世界秩序遭到了改變。”

另一位西方外交官說:“不采取行動將付出代價,而采取行動的努力失敗了也有代價。”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一直在大力游說多個國家在幕後“先發制人”地反對聯合國采取任何舉措。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陳旭周五告訴記者:“我們強烈反對任何出於政治動機的行動。”

(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