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經濟解方 升級ECFA談判

這兩年台灣出口完全靠半導體等電子產業在撐盤,傳統製造業的出口早已兩位數衰退。圖為高雄林園工業區內的石化業工廠,台灣88項石化產品列入ECFA早收清單。(本報資料照片)
這兩年台灣出口完全靠半導體等電子產業在撐盤,傳統製造業的出口早已兩位數衰退。圖為高雄林園工業區內的石化業工廠,台灣88項石化產品列入ECFA早收清單。(本報資料照片)

加快疫後振興,RCEP如期於年底前完成簽署,未來也一如所料,RCEP將加速中國大陸與東協、日韓等經濟體供應鏈整合及增加相互投資,勢必對我產業形成更大的壓力。台灣突圍之道,不是寄望在天邊的彩虹─《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是在腳邊的玫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更進一步談判。

RCEP的成形早在預期之中,儘管一度曾受到南海主權及中日釣魚台主權爭議而放緩,但面對疫後的經濟振興,中日韓擱置爭議,如期在年底前完成簽署。但嚴格而言,台灣政府並沒有拿出什麼應對方案。CPTPP沒有進展,官員們大喊「台美關係是40年來最佳時刻」,但和美國的BTA仍是空中樓閣,如今還能大聲說RCEP影響不大的「底氣」,居然還是當年執政黨在野時大罵的ECFA。

這兩年台灣出口還過得去,完全是靠半導體產業在撐盤,還有就是過去簽署ECFA建立的兩岸緊密的產業鏈關係。但中美貿易戰後,在政府供應鏈「去中」政策下,讓傳統製造業的出口,漸出現兩位數衰退;儘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但對東協整體貿易額不增反減,根本原因在於我出口東協國家仍多關稅負擔,無法與中日韓的產品競爭。

RCEP簽署後,東協與中日韓的供應鏈連結更加穩固,相反的,目前台灣只靠一個護國神山撐產業的畸型發展,台灣應正視傳產的窘境,若不進一步升級ECFA至兩岸貨貿協議,還急著兩岸「斷鏈」,可以預期過去10年,ECFA的簽署可算是經濟的「超前部署」,未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陸市場被日韓等競爭對手攻占,屆時將對台灣經濟帶來萬劫不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