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政策說不清 指揮官別瞎搞創意

台北市長柯文哲(見圖)27日赴台北市議會報告追加減預算,面對議員不斷質詢什麼是軟性封城,柯解釋,軟性封城的標準就是醫療量能不能承受時,差不多是單日確診人數,已經超過醫療量能的時候啟動,北北基桃要差不多一致,搞特殊也沒有用。)郭吉銓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見圖)27日赴台北市議會報告追加減預算,面對議員不斷質詢什麼是軟性封城,柯解釋,軟性封城的標準就是醫療量能不能承受時,差不多是單日確診人數,已經超過醫療量能的時候啟動,北北基桃要差不多一致,搞特殊也沒有用。)郭吉銓攝)

本土疫情激增,台北市長柯文哲和衛福部長陳時中,一個是首都防疫指揮官、一個是中央防疫指揮官,2人對未來疫情推估愈說愈可怕,在中央已決定不清零下,柯還拋出「軟性封城」新名詞,2人猛灑狗血之下,要民眾如何自保?

陳時中昨預估今確診會突破萬例,柯則說5月中會達50萬例,2人不僅在數字比拚,還比誰發明的名詞最有創意,從校正回歸、類普篩、新台灣模式到軟性封城,一個個專業十足的名詞,卻把人民弄得暈頭轉向。

陳時中去年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新增確診人數時,脫口說出經典的「校正回歸」,外界質疑蓋牌聲浪不斷,也認為這就是確診數據調整,但陳不願認錯,竟弄出如此名詞。

前陣子基隆疫情爆發,陳時中宣布將在基隆進行「類普篩」,由於不少專家直言類普篩實際上就是普篩,陳怕打臉他過去一再主張不要普篩,結果這創意也讓基隆市長林右昌乾脆更名「全民防疫愛心篩檢」。

不僅如此,蔡政府4月拋出「新台灣模式」,強調經濟與防疫並行,說穿了就是要放寬防疫的口號,但細節為何?外界一頭霧水,特別是在雙北疫情爆發後,基層人力無法因應,地方急著解除隔離,中央卻老神在在,中央地方不同調,倒楣的是老百姓。

病毒共存現已遍地烽火,柯文哲輸人不輸陣喊出「軟性封城」,雖然柯的本意是想要提醒,當醫療體系瀕臨崩潰時,市府將比照去年三級警戒模式,避免病毒一下子擴散太快,但在毫無說明的情況下,軟性封城充其量就是衝聲量、搶版面,甚至造成民眾恐慌。

防疫應嚴謹務實,不該淪為創意比賽,這讓人聯想到一個孩子想玩電玩的笑話,直接說要玩電玩遊戲,媽媽不准,改成「學習電腦程式設計」就可以了。政治人物不斷創新名詞、新說法,無非是要掩蓋空洞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