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政治學——荒謬學者與無良媒體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黎時潮

本月26日上午,外交部長吳釗燮親自召開記者會,宣告與宏都拉斯正式斷交;當天晚上,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於中天新聞台《鄭亦真辣晚報》中,錯誤解讀《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條文,用聳動言論意圖威嚇國人,有失政治學教授本分,似乎仍在擔任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

外交承認只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充分條件

左教授聲稱:「根據《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條約法,一個主權國家除了領土、人民以及政府外,最重要的是對外交往受到承認,因此需要和別國建交,才被認為是國際法上的一個國家。」但若查詢公約原文,卻全然不是這麼回事。

公約〈第一條〉:

“The state as a person of international law should possess the following qualifications:

(a) a permanent population;

(b) a defined territory;

(c) government; and

(d) capacity to enter into relations with the other states.”

「國際法中的主權國家法人需具備以下資格:(a)常在人口;(b)確定疆域;(c)管理機構(政府);(d)處理他國關係的能力。」

要知道,法律與條約的文本,絕對是經過冗長、詳細討論後,才字斟句酌化為最後的文本;原文「關係」一字使用複數形relations,指稱的是國與國間的「種種關係」,外交承認只是其中一種。

事實上,公約〈第一條〉完全沒提到外交承認,反而是〈第三條〉特別指出:

“The political existence of the state is independent of recognition by the other states. Even before recognition the state has the right to defend its integrity and independence, to provide for its conservation and prosperity, and consequently to organize itself as it sees fit, to legislate upon its interests, administer its services, and to define the jurisdiction and competence of its courts.

The exercise of these rights has no other limitation than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s of other state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law.”

「國家的政治存在與他國是否承認無關。被他國承認前,國家即具有以下權力……(各項關於國家生存發展的權力)。並且依國際法實踐這些權力時,與其他國家完全公平對等不受任何限制。」

換言之,外交承認只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即便沒有任何外交承認,國家仍可持續生存發展,並享有國際法上主權國家該有的權力,與他國無異。絕非左教授所說「若通通斷交,我國就無法做法律上的宣稱,『這法律上的意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沒人承認的索馬利蘭活的好好的

世界上是否存在無邦交國卻持續存在的國家?在非洲亞丁灣地區的索馬利蘭共和國,就是無外交承認卻能持續生存發展的最好例子。

該國自1991年因索馬利亞內戰而獨立出來,目前已建國超過卅年,且因國內政治較索馬利亞穩定,各項政治、經濟現況均比索馬利亞良好。2020年,臺灣與該國互設準使館級的代表處,或許未來臺灣可能第一個外交承認該國。目前兩國正在合作探勘該國境內可能存在的石油與天然氣儲存。

索馬利蘭並非孤例,事實上,廿世紀中後期所有追求獨立的國家,都會經歷一段無人承認的時間;1933年簽署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從學理與法條上給予這些準國家良好且方便的國際法定位;左教授的解讀,卻截然相反。如果他是學力不佳,那是笨;如果是刻意誤解,那是壞。無論哪種情況,還能在號稱臺灣第一學府的臺大任教。身為臺大校友的我,只能繼續堅持「臺大就是爛學校」的看法。

此外,從左教授當天發出聳動言論後,包含三立新聞等許多媒體,完全不加批判,直接引用報導此番謬論,許多臺灣人鄙視媒體,良有以也。

媒體墮落始於新聞教育早就出錯

原先我們可能以為,臺灣媒體之墮落,來自於資本腐蝕!然而,最近四位學者發起的反戰連署聲明,卻讓我開始懷疑,臺灣的新聞教育可能早就出錯了。

四位連署反戰聲明的學者中,郭力昕、馮建三兩位,是臺灣傳播學界備受尊重的學者,多年來教出了無數新聞從業者。他們的學理傾向,都受到歐、美左翼學者影響,才會主張要溝通、不要軍備。

然而,烏俄戰爭後,幾位受人尊敬、影響深遠的歐美左翼學者,其思想之教條、僵化,逐漸被世人認清。

哈伯瑪斯與杭士基的謬論

2022年四月29日,著名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於《南德意志報》發表〈戰爭與憤慨〉一文。

文章內容一如哈老先生過去的習慣,文句冗長,文意迂迴;經過專家仔細拆解後發現,老先生是在指責烏克蘭要求武器支援的主張完全忽視「溝通理性」,只是不道德的情緒勒索,他們應該放棄對抗,坐下來和俄羅斯談

此外,在同月稍早前,另一位老先生杭士基(Avram Noam Chomsky)也對烏俄戰爭發表看法;但他的說法,卻遭到各方撻伐。

先是四位出身烏克蘭的旅美學者強力駁斥其提出的每一論點,之後,許多學者也強力批判杭士基一生佔盡便宜,卻對烏克蘭人的不幸毫無同情、同理。

2020年何清漣對杭士基的評論,預見了此翁未來遇到的困境:「他痛恨的美國成就了他,包容了他的一切,給了他名利、地位,允許他全世界範圍內與獨裁者成為朋友,成為當代游走於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最大的制度套利者;如今,他多年努力呼喚的「美麗新世界」終於來了,卻容不下他的一些並不尖銳的批評言論。請善於思辨的喬姆斯基教授捫心自問:哪個世界才真正值得他追求?」

何女士的話,同時也要送給在臺灣有意或無意變成中國在地協力者的專家教授們:你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作者為爵士樂評人,政治觀察者。有資訊焦慮症,喜歡收集並閱讀大量資料。目前主要擔任幾處音樂講堂講者,同時也持續觀察台灣前途與世界變化。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馬英九背棄民主陣營、擁抱中國價值

命運的悲劇性來自「選擇的必然」而非「邪惡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