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識」大廈地基脆弱:從「高學歷窮忙族」的外聘講師,看日本大學的現狀

獲得了博士學位卻也只能從事定期工作的「博士後」中,很多人是做「職業外聘講師」。與全職正式教師相比,外聘講師的待遇差距很大,就算同時在幾所大學兼職任教,生活依然困苦。本文將從外聘講師的窘境入手,探討日本大學的結構性問題。

以非正式員工為主,因疫情陷入困境的人數不勝數。其中,長期受困於薪資低、研究條件差的大學外聘講師們,為了應對各大學疫情期間緊急推動的線上授課,負擔進一步加重。

據關西圈和首都圈大學外聘講師工會表示,2020年隨著大學的授課模式緊急切換為線上授課,工會收到很多會員回應稱備課時間大幅增加,工作時間也成倍增加。正式教師和學生購買線上授課的機器設備,可以無條件獲得補助。與之相對照的是,很多外聘講師只能全額自費購買電腦、攝像頭、耳機等設備。

終止聘用風潮漸起

青山學院大學名譽教授羽場久美子說,「由於疫情,外聘講師的待遇和身份不穩定問題再次凸顯,有必要儘快採取對策」,「從上世紀90年代起,外聘講師問題就一直被提起。但由於他們不同於學生和正式教師,無法開展有組織的問卷調查,難以把握其實際狀況。全國究竟有多少名外聘講師,文部科學省也沒有做過官方統計。而且,因國立大學、私立大學、不同大學之間的差距、專業領域、性別、年齡的不同,情況也千差萬別,問題十分複雜。」

2021年3月底,羽場教授擔任會長的團體JAICOWS(即「改善女性科研人員環境懇談會」,是由日本學術會議的成員為主組成的團體)發行了一本小冊子《外聘講師的現狀!》。這本小冊子是JAICOWS在關西圈和首都圈外聘講師工會的協助下,以2018年1~3月實施的網上問卷調查為基礎撰寫而成。

「這次調查是配合2013年4月修訂的勞動契約法實施五周年這個時間節點而實施的。在終止聘用風潮漸起的情況下,大家的危機感不斷增強,最終回收到了700多人的回答。」

修改後的勞動契約法引入了「5年規則」,即在同一單位連續工作5年的定期勞動者如果提出申請,那麼下一次更新勞動契約時可以轉換為無期聘用契約。「外聘講師的契約1年1簽,本來身份就很不穩定。而頂尖的國立名牌大學和私立名校,總想避免無期聘用,因此就出現了在契約期限滿5年之前終止聘用的動向。」

雖然,也出現了因外聘講師工會努力抗爭,大量解聘決定被撤回的情況,但據說直到現在,個別終止聘用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即便在多所大學兼職,生活仍很困苦

外聘講師的薪資到底有多低呢?JAICOWS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年收入在150萬日圓以下的占半數以上(男性59.1%,女性55.6%)。當講師的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占半數以上。外聘講師工會對首都圈主要大學實施的調查顯示,外聘講師每週上一次課(90~120分鐘)的報酬為月均2.5~3萬日圓。如果只教一門課的話,1年收入不過36萬日圓左右。為了增加課時,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幾所大學兼職任教。即便如此,收入也不到全職正式教師薪資的5分之1到10分之1。

羽場教授說,「有很多人在調查問卷的自由留言欄訴說自己的困境,真實呈現了外聘講師面臨的各種實際情況」。比如:「從1990年起時薪基本上就沒有漲過…每週上10多堂課,體力上很吃不消(50多歲男性)」「教課之外還要另外打零工,雖然能勉強維持生活,但因為要償還助學貸款、交保險費,這些負擔很重,對將來深感不安(40多歲女性)」「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還算湊合…雖然想去打零工,但和備課的時間相衝突,也沒有充足時間做研究(30多歲男性)」「薪資低不說,為了備課和研究購買書籍、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或研究會的費用,全部都要自己負擔(30多歲女性)」等等,每一位回應的聲音都很真切。

「其中有些人同時在便利商店等打工。他們過著這樣一種生活——白天在大學教書,早晨和深夜到便利商店上班。我覺得,這不連過正常人生活的基本人權都無法得到保障了嗎?」

不被當作研究人員對待

很多外聘講師沒有資格申請「科研費」(由文部科學省所屬的日本學術振興會撥款資助科研專案)。「文部科學省規定了外聘講師有申請資格。雖然國家是這麼規定的,但最終是否實行取決於各所大學自主判斷。很多私立大學認為外聘講師參與申報會增加學校負擔導致學校破產,便以此類原因為由不認可外聘講師參與申報。」

這些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的外聘講師,事實上支撐著日本的大學教育,卻受困於低薪資的窘境,沒辦法保障研究時間,拿不到科研資助經費,購買教材的費用也要自己承擔,再加上疫情中被迫承受了過於沉重的負擔——羽場教授表示,外聘講師們的如此現狀,會直接導致擔負國家「知識大廈頂樑柱」重任的大學變得更加脆弱。

「雖然在歐美國家,博士們也不一定能找到大學或研究性質的工作就業。但由於企業和大學關係走得很近,而且他們在文教領域的預算比日本高出不止一個量級,所以博士的工作環境長久以來都還不錯。據我所知,美國大學的博士生通過做助教等工作,每個月能賺到30萬日圓左右。由此,生活費基本得以保障,做研究的時間也很充足。」

為了改善這種現狀,具體應該做些什麼呢?

「必須改善科研環境,保障外聘講師申請科研費的資格,給予他們大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地位或頭銜。這些與預算無關,是大學方面能夠很快做起來的事情。最關鍵的是要改善薪資待遇。博士畢業的人年收入只有150萬、200萬日圓,這也太說不過去了。希望大學也好,國家也好,既然授予了他們博士學位,那就要把他們當作日本的珍寶好好培養」,羽場教授呼籲道。

「從現實來看,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想讓大學削減正式教師薪資來改善外聘講師的待遇是不可能的。因此,關鍵是和企業開展合作。希望企業著眼於全球發展戰略,構建能夠充分利用年輕研究人員頭腦和精力的產學合作機制。最重要的是,希望企業轉變思路,把留存利潤轉化為對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積極投資。」

羽場教授有很強烈的危機感。她認為眾多企業應該投入資金,用以充實資助資金,既面向能夠獲得「競爭性資金」的大學,也面向那些私立學校。如若不然,日本的教育和研究水準,不要說與歐美國家相比,甚至有可能被中國、韓國等亞洲鄰國甩開距離。

「高學歷窮忙族」大量湧現

長久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外聘講師是大學教授到所屬學校之外的其他學校兼職。而現在,「職業外聘講師」急劇增加。其背景在於20世紀90年代以來少子化進程不斷加深,日本政府推動創辦新的大學和院系,實施「研究所重點化」政策。1992年日本18歲人口達到205萬人的頂峰後逐年下降,到2020年已降至約117萬人,幾乎減半。另一方面,1990年時大學數量為507所,到2020年則增至795所,其中多數為私立大學,並都設有研究所(根據文科省統計資料)。

這些新創辦的私立大學財政基礎薄弱,把大量聘用薪資較低的外聘講師作為穩定經營的手段之一。這類私立大學中,有很多學校的外聘講師數量遠超正式教師,甚至有些大學裡外聘講師承擔著6成的教學任務。而對於國立大學來說,國家撥付的「運營費交付金」——即教師人事費和研究費,從2004年度起逐年減少,越來越依賴於申報研究課題獲得的「競爭性資金」。這就造成國立大學事實上也沒有充足資金來增加正式教師名額,只好增聘外聘講師。而這些外聘講師的來源,就是因「研究所重點化」政策而急劇增多的研究所畢業生。

日本政府認為要想在全球化中保持國際競爭力,有必要培養掌握尖端知識和技術的人才,因此推動實施研究所「倍增計畫」,但對於如何利用這些博士實現職業發展卻毫無規劃。在沒有完善的社會承接機制情況下,大量湧現了以「職業外聘講師」形式存在的「高學歷窮忙族」。

孤立無援的外聘講師們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成立的關西圈和首都圈外聘講師工會,逐漸成為外聘講師就終止聘用、不當解雇等問題與大學談判的強力外援。2013年,早稻田大學曾計畫在修改後的勞動法實施之前,大批量終止聘用即將年滿5年的外聘講師。首都圈外聘講師工會帶頭提起刑事訴訟和控告,經過4年時間的鬥爭,雙方達成了有利於外聘講師的和解協定。但時至今日,還能看到各類大學在想盡一切辦法,意圖避免將外聘講師的勞動契約轉為無期勞動契約。

現在,對於新聘講師,以5年為上限進行聘用的傾向越來越明顯。比如,立命館大學新創設了獨有的「授課講師制度」,規定與講師簽訂1年期契約,最多可以續約4次。也有大學主張,連續工作10年以上的講師才有權利要求轉成無期契約。

工會的目標是與大學方面耐心談判以解決問題,訴訟只是最終手段。工會也一直堅持以集體談判的方式尋求改善講師的待遇。但同時,很多外聘講師並沒有加入工會,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無法向別人傾訴自己的煩惱和擔憂。

松村比奈子(法學博士,在拓殖大學等校擔任外聘講師)2000年加入了首都圈大學外聘講師工會,從2006年起擔任了十多年委員長。她說,「很多人在45歲之前不加入工會。因為45歲之前,外聘講師還是有機會轉正為正式教師的。很多人到了40多歲,發現轉正的大門已經關閉,這才下決心加入工會。很多人雖然成為了工會會員,但在集體談判中不想突出自己的名字。因為那樣容易使自己在工作中受到排擠,或遭受學生投訴等等,大學方面可以隨便尋找一些理由終止聘用。」

文科博士後的悲劇

2000年以來,隨著理科「博士後問題」日益嚴重,外聘講師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所瞭解。但松村比奈子說,博士後問題其實早在50年前就有人提出過。

「《朝日新聞》在1972年刊發的文章《研究所學生雖然畢業了……》中寫道,企業並不歡迎研究生畢業生。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同時創設研究所的新辦私立大學不斷湧現。其中大部分都是文科。在重視理科的日本社會,文科博士後的情況比理科嚴峻得多。」

過去也曾有過報導,有的文科博士後研究不順利,找不到工作,生活拮据,精神上走投無路,最後自殺身亡。2016年自殺的一位43歲女性研究人員,專治日本思想史,她寫的有關佛教的著作獲得過日本學術振興會獎等,取得了突出業績,然而卻被20多所大學拒絕錄用。為了擺脫困境,她與網上認識的男子登記結婚,但婚姻生活很快就破裂了。2019年,《朝日新聞》以《文科博士「進則毀」》為題刊登報導了此事,引起了極大關注。

最近,理科方面,文部科學省和企業合作,實施與就業聯動的實習等支援活動,而文科無人理睬。

「既然已經培養了那麼多的博士,就必須打造就業支援機制,不然就是浪費人才和稅金。對於外聘講師,希望至少能夠保障其作為研究人員正常生活的薪資和環境。像現在這樣任由發展下去,差距太嚴重了。為此,強烈要求文部科學省推動調查職業外聘講師的實際情況。因為,如果沒有官方資料作依據,就很難推動將其作為政治課題去尋求解決辦法。」

标题图片:PIXTA

板倉君枝(nippon.com) [作者簡介]

曾供職於出版社、報社,現為nippon.com編輯部在職作者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