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眼淚!背景狂到令人震驚的荒廢之地。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Ville Miettinen,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62223880@N00/1999071010)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Ville Miettinen,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62223880@N00/1999071010)

曾經的輝煌,有天也可能黯淡無光,即使背景再顯赫,終究也可能落寞破敗。世界各地有許多建築,因為物換星移,被埋沒於歷史塵埃中,即使遍布碎玻璃或灰塵,依舊可以令人鮮明的回憶起昔日的風華:沙漠中被鹹風腐蝕的骨董火車墳墓、曾經接待過知名演員和世界領導人的未來感飯店、一度讓日本俄國爭奪長達一世紀的孤島燈塔、實現蘇格蘭人美國夢的城堡⋯⋯這些歷史「快照」都縮影了美好的過往~~

*玻利維亞・烏尤尼火車墳場

烏尤尼鹽沼 (Photo by Amy Rollo,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hotos/AdSoy5Mke3E)
烏尤尼鹽沼 (Photo by Amy Rollo,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hotos/AdSoy5Mke3E)

提起玻利維亞西南部的烏尤尼(Uyuni),你或許並不陌生,雖然是座人口大約萬人的城鎮,每年卻因為全世界最大的鹽沼,吸引約6萬名遊客蜂擁而至,這片面積廣達10萬平方公里的白色世界,讓人彷彿置身於夢境⋯⋯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rodoluc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17111622/http://www.panoramio.com/photo/42964811)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rodoluc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17111622/http://www.panoramio.com/photo/42964811)

不過現在我們要介紹的是另一處截然不同的景點:火車墳場(Cementario de Trenes)!

創建於1890年的烏尤尼最初是座貿易站,同時也是玻利維亞內地礦物送往太平洋港岸的中繼站。事實上,19世紀初,當地就已制定相關交通網絡拓展計畫,並且打算在整座城鎮裡興建更多火車軌道。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Steffen Sledz (Zone42),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Steffen Sledz (Zone42),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然而受限於技術與當地原住民的反對,這項計畫最終胎死腹中。

即使如此,19世紀末還是在英國工程師的帶領下,建造了許多彼此相連的軌道,內陸礦山開採的銅、金、銀等礦物,暫存於這裡的鐵路倉庫,形成小社區的烏尤尼發展成重要的鐵路樞紐。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rodoluc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o_que_queda_de_ésta_pionera,_cementerio_de_trenes,_Uyuni,_Boliviia_-_panoramio.jpg)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rodoluc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o_que_queda_de_ésta_pionera,_cementerio_de_trenes,_Uyuni,_Boliviia_-_panoramio.jpg)

然而隨著1940年代礦物耗竭,造成當地礦業崩解,礦工們一一離開,再也用不到的鐵道和火車被留在沙漠中,火車站也因此關閉。如今這個坐落市區外3公里的廢墟,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火車墳場!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rodoluc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16221534/http://www.panoramio.com/photo/44240227)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rodoluc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16221534/http://www.panoramio.com/photo/44240227)

大約100輛火車頭和貨車歷經風吹雨淋的侵蝕,再加上前來「取用」廢棄零件轉售、或彩繪塗鴉等人為破壞,這些火車破敗的姿態,伴隨著四周荒蕪的景觀,呈現出世界末日般的場景。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Tabea Huth,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烏尤尼火車墳場 (Photo by Tabea Huth,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然而就是這樣的另類魅力,吸引原本前來觀賞烏尤尼鹽沼的遊客們,將它放進順遊名單中,再加上許多旅遊指南的介紹,這座火車墳場成為當地的熱門旅遊目的地!

*克羅埃西亞・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落成時模樣 (Photo by Boris Magaš,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落成時模樣 (Photo by Boris Magaš,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明星或名人經常出沒的酒店,彷彿鍍上層金般閃閃發光,吸引一般人前往、一探究竟。有了名流的加持,照理說這類酒店應該「歷久不衰」,然而有時還是難逃時代巨變的魔掌⋯⋯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的景觀 (Photo by M11rtinb,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的景觀 (Photo by M11rtinb,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Usien,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Usien,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克羅埃西亞境內、亞德里亞海北部有座名為克爾克(Krk)的島嶼,坐落該島西北部的馬林斯卡(Malinska),因為坐擁風景如畫的海灣,而成為知名的旅遊小鎮,曾經喧騰一時的哈盧多沃宮殿酒店(Haludovo Palace Hotel),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落成時的模樣 (Photo by Boris Magaš,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落成時的模樣 (Photo by Boris Magaš,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71年時,《閣樓》雜誌創辦人鮑伯・古喬內(Bob Guccione)相中了哈盧多沃海灘,因此投資了4,500萬美金,在這裡興建了一處結合賭場、網球場和三溫暖等設施的豪華度假村。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落成時的模樣 (Photo by Boris Magaš,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落成時的模樣 (Photo by Boris Magaš,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克羅埃西亞知名建築師鮑里斯・馬加什(Boris Magaš),以典型的共產主義時期風格,採用不對稱混凝土與模組化設計,打造出酒店俐落的現代外觀,讓它即使過了半個世紀,依舊沒有過時的感覺,甚至還散發出未來感~~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Tor Lindstrand,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74758738@N00/3747828816)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Tor Lindstrand,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74758738@N00/3747828816)

在哈盧多沃宮殿酒店長達約20年的黃金時代裡,曾經接待過許多前南斯拉夫演員和世界領導人,可說是炙手可熱的酒店之一。遺憾的是,1990年代爆發了南斯拉夫戰爭,重創旅遊業之餘,這裡也成為難民的庇護所,在2001年時接待了最後一批客人後,為曾有的風光劃下句點⋯⋯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Ivan Vranić,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hotos/OJ1XC1J_d5o)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Ivan Vranić,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hotos/OJ1XC1J_d5o)

雖然酒店內大部分的設施都已經破舊不堪,不過建築結構倒是挺過了歲月的摧殘,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建築系學生前來朝聖這座克羅埃西亞早期的後現代建築。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Tor Lindstrand,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74758738@N00/3747035075)
哈盧多沃宮殿酒店 (Photo by Tor Lindstrand,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74758738@N00/3747035075)

事實上,2018年時哈盧多沃宮殿酒店曾有翻身的機會:新投資者計畫將它改建成一座封閉式度假村,不過因為會影響民眾前往海灘的自由,同時中斷馬林斯卡和Njivice之間的海灘散步道,因此遭到當地居民甚至州政府的反對!

*俄羅斯・阿瓦尼燈塔

Vyacheslav Ivanovich Ovchinnikov的油畫《阿尼瓦燈塔》 (Painted by Vyacheslav Ovchinnikov,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Vyacheslav Ivanovich Ovchinnikov的油畫《阿尼瓦燈塔》 (Painted by Vyacheslav Ovchinnikov,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還記得以前地理課本中讀到過的庫頁島(Sakhalin)?這座位於北太平洋、坐落日本北方的俄羅斯最大島,有著魚般的狹長形狀。曾經一度臣服明、清兩朝的它,後來因為日本的奪取,與俄羅斯之間發生了長達一個世紀的對抗,阿尼瓦燈塔(Aniva Lighthouse)就是這場漫長所有權鬥爭的見證者。

阿尼瓦燈塔 (Photo by Yaroslav Shuraev,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阿尼瓦燈塔 (Photo by Yaroslav Shuraev,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面對著鄂霍次克海,聳立於庫頁島東南部的阿瓦尼燈塔,出現在狹窄的海角盡頭、一塊人煙罕至的岩石上。興建於1939年,黑白水平條紋相間的燈塔高31公尺,共分為七層。自從二次大戰俄羅斯人完全控制它後,這座燈塔改為自動化,即使沒有任何人在場也可以自主運行數個月。

只不過蘇聯解體後,阿瓦尼燈塔就因為遭人廢棄而失去光環⋯⋯過去曾讓日、俄兩國大打出手的它,如果有感覺,應該也會覺得不甚唏噓吧!

*美國・班納曼城堡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User:Leonard G.,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User:Leonard G.,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明明沒有皇室,卻有著城堡?這現象在美國還不算罕見,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加州San Simeon的赫斯特城堡(Hearst Castle),如今這座占地160平方公尺的豪宅,成為州立歷史公園對遊客開放。不過另一座「古堡」可沒這麼幸運:距離紐約北部大約80公里的班納曼城堡(Bannerman Castle)則成了一處廢墟。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Ahodges7,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Ahodges7,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漂浮於哈德遜河上,距離東岸大約300公尺的波利佩島(Pollepel Island),是座面積2萬6千平方公尺的小島,島上除了岩石之外,最大的特色是這座興建於20世紀初的城堡和軍事物資倉庫!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PhreddyCox,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PhreddyCox,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故事是這樣的:1951年出生於北愛爾蘭的弗朗西斯・班納曼(Francis Bannerman),幼年時隨父母移居美國布魯克林,家族經營起販售美國內戰時期剩餘軍事裝備的業務。沒想到生意越做越大,他們的郵購目錄多達300頁,甚至成為古董軍事設備收藏者的參考範本。於是為了收藏這些紐約倉庫再也容納不下的機械彈藥,他在1900年時買下波利佩島,並且著手興建自己的「軍火庫」!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Zeete,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班納曼城堡 (Photo by Zeete,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弗朗西斯親自參與建築設計,並且打造城堡當作自己的住所。和一般裝飾浮雕、壁畫、大理石的城堡不同,他經常將剩餘的軍隊物資拿來點綴。從河畔就清楚能看見的班納曼城堡,成為他巨大的廣告招牌。

不過就在他1918年過世後,班納曼城堡也因此停工。而後歷經火藥爆炸、渡輪沈沒和三天大火,整座建築最終被摧毀的「體無完膚」,無可避免走向毀滅⋯⋯

*中國・後頭灣村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2016年時,因為一組照片在網路上爆紅,仙境般爬滿綠色植物的模樣,讓位於浙江省嵊山島東北部的「鬼村」後頭灣村,吸引世人目光!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距離上海東南方約140公里的後頭灣村,在1950年代曾是當地最富裕的漁村,居民多達2,000~3,000人。不過小小的港口風浪有時特別大,不利小船進出之外,更無法容納大型船隻,再加上只有一條陡峭的小徑通往外界⋯⋯村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1990年代就開始紛紛搬離。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到了2002年,後頭灣村幾乎沒有村民,然而說是座無人村它也不盡然,因為還有大約5位居民在此生活。在長達將近20年的空白歲月裡,隨地勢高低起伏房舍,幾乎被攀藤植物和茂密的植被給占據,伴隨著斑駁的石牆,景色荒涼卻充滿詩意,猶如一處與世隔絕的秘境,也因此吸引不少人前來「探險」,甚至成為一處旅遊勝地。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後頭灣村 (Photo by Milkomède,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為了不破壞它「重生」後的面貌,當地政府反對再次開發後頭灣村,甚至為了限制遊客數量而收取門票。雖然如今繁華已經褪盡,不過壯觀的綠色景觀,取代塵土和瓦礫的破壞,誰能想像被廢棄的村落也能如此美麗~~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