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科菲耶夫: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年4月23日-1953年3月5日),是原蘇聯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也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自幼學習音樂,後來就讀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20歲舉辦首次個人音樂會。1918年的十月革命之後,普羅科菲耶夫離開俄國到了美國,兩年後又輾轉去了法國,並在巴黎生活多年。1936年他回到莫斯科定居。

普羅科菲耶夫的創作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918年前的俄國階段,之後的外國階段和重新回到莫斯科的蘇聯階段。第一階段的作品風格仍未和傳統完全脫節,遵守調性創作,但加入了尖銳的不協調音,挖苦式的幽默,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旋律。第二階段的音樂更具現代性,不再遵從調性。音響的聚集和旋律的突然爆發是這時期作品的特色。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普羅科菲耶夫的的風格開始出現轉變,搬回蘇聯之後,其作品更是展現出新風格。他大量運用俄羅斯民間音樂,重新重視調性,復調,加強了對古典的傳承。中國作曲家冼星海1931年在巴黎勤工儉學期間曾師從普羅科菲耶夫學習了好幾個月作曲。

普羅科菲耶夫被視為,現代古典作曲家,代表作包括交響童話《彼得與狼》,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等等。請欣賞普羅科菲耶夫1934年創作的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63號,由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演奏,俄羅斯小提琴家尼基塔·博裡索- 格勒布斯基(Nikita Boriso-Glebsky)擔任小提琴獨奏,指揮弗拉基米爾·費多謝耶夫(Vladimir Fedossi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