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中醫解密六種治癌方法(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 論文部份作者(左→右)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李岳倫博士、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理事長李美櫻中醫師、生基生技技術長劉紹祥博士、中醫轉譯醫學陳博聖中醫師
隨著各項實證的揭露,古老的中醫在現代醫學中有越來越多被證實具實際療效,尤其在面臨人類共同威脅的癌症治療,中醫界正卯足全勁進行研究,希望借重老祖宗的智慧解決這一代人類的問題。
事實上中醫治療癌症早在「黃帝內經」就有提到;多個研究單位與醫療院所合作,針對中醫對癌症治療的運用所完成的研究論文,登上了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總共列舉的六種治療癌症的理論和藥方,對應不同病症。期許為中西合治提供更多基礎。
四、軟堅散結法
第四個原則是軟堅散結法,意思是軟化和解決硬質塊並分散致病紋理的積累。基於臨床試驗,含有細胞外基質(ECM)成分的中藥處方對增生或腫瘤發揮治療作用。使用這種方法,中醫從業者使用海藻、Carapaxtrionycis(Biejia 鱉甲),甚至是古代的野生動物材料。
最近,腫瘤微環境及其細胞基質在癌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以轉換該方法以重新調整組織腫瘤微環境的細胞基質(ECM)。目前,在侵襲性腫瘤邊緣基質中高活性的 TGFβ 被認為與不含 T 細胞的腫瘤相關。
TGFβ 信號傳導已成為治療靶標 43,44。禮來藥廠(Eli Lilly)開發的 TGFβ 抑製劑Galunisertib 正在進行 II 期肝細胞癌治療試驗 。一種源自中華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殼的傳統中藥,也被用作肝纖維化的候選治療藥物。其活性成分通過降低培養的肝星狀細胞(HSC)中的 Smad 3磷酸化來干擾 TGF-β 1 信號傳導,肝星狀細胞(HSC)是產生細胞基質(ECM)的主要細胞 。
在過去幾年中,許多研究都集中在癌症治療中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軟骨成分。最近,據報導硫酸化透明質酸(sHA)是細胞基質 ECM 的一種成分,可降低成纖維細胞中TGF-β 1 的生物活性 。來自具有豐富糖胺聚醣的動物(即軟骨)的細胞基質 ECM 成份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和其他功能。
巧合的是,FDA批准的藥物 Catrix來源於牛氣管軟骨(bovine tracheal cartilage, BTC)已用於治療傷口 和治療癌症,類似於中醫中的鱉甲。對此類相關材料的進一步研究將揭示細胞基質(ECM)如何調節腫瘤微環境(T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