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島航 17組團隊潮藝術

舊漁會大樓展出藝術家陳淑強的「潮來潮往」,以「廢棄漁網」為主要媒材。(記者張上耕翻攝)
舊漁會大樓展出藝術家陳淑強的「潮來潮往」,以「廢棄漁網」為主要媒材。(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潮藝術」策展團隊宜東文化,把正濱漁港化作海上美術館,攜手藝術家與在地職人,找到藝術進入地方的意義。睽違兩年,今年基隆潮藝術在城博會期間登場,以「未來島航」為題,集結十七組藝術團隊展演基隆城市與海港記憶,並進一步思辨海洋永續議題。

今年基隆潮藝術共分為三大部分,在修復後首度開放的「漁會正濱大樓」展出之作,透過藝術與歷史對話,回應基隆百年漁業文化,細細梳理往昔也建立未來的永續資料庫;本屆延續串連港岸「海上美術館」,由在地職人與藝術家攜手共創,呈現遠洋漁船的在地考察,而來到「阿根納造船廠」,即走入以雷射光建構的多維度空間,也步入基隆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正濱舊漁會大樓在中庭展出的「潮來潮往」,是藝術家陳淑強基於實地踏查、拜訪漁工的經驗,選用「廢棄漁網」為主要媒材打造的現地創作,立體結構讓觀者得以穿梭其中,不僅傳遞出環保永續概念,也回應漁會大樓的中庭構成與歷史脈絡。

本屆共有十七組創作者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飲食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其中,藝術家吳季禎、張方禹、郭月女、陳建智、陳淑強、程仁珮、黃榮智、鄒曉葦、AMCP Studio、Nicolas Da Fonseca及設計插畫品牌「紙上行旅」獻上創作,社會學家李明璁、詩人向陽則一同譜寫獻給基隆的詩,讓文學入港。

特別的是,今年除把藝術與在地能量串接,同時找來飲食作家葉怡蘭與盧怡安攜手,策劃的「海味食堂」,邀民眾以味蕾感受基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