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聯營運走過低潮 首季賺5億

東聯董事長徐旭東(左)與總經理蔡錫津(右)出席股東會。
東聯董事長徐旭東(左)與總經理蔡錫津(右)出席股東會。

▲東聯董事長徐旭東(左)與總經理蔡錫津(右)出席股東會。

遠東集團旗下化工廠東聯(1710)昨日召開股東會,通過虧損撥補案,今年不派發股利;董事長徐旭東表示,受疫情影響,東聯去年雖虧了10億元,但今年營運已恢復水準,第1季就賺了5億元,整體來看,最壞的時間已經過了!未來東聯將持續朝向利基型的特用化學市場轉型發展,第二波特化材料建廠計畫預計明年投產,產品項目包括聚醚胺和乙二胺系列等,徐旭東強調,東聯已經不是單純的EG(乙二醇)公司,而是「Multi product」(多元產品)的公司。

東聯去年營收187.63億元,較前年衰退16%;稅後淨損10.64億元,創下近20年來的最差表現,每股淨損1.22元。而今年首季營收65.74億元、年增52.48%,受惠利差成長,毛利率回到13%,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2%,單季稅後淨利大賺5.59億,較去年同期由虧轉盈,每股EPS0.64元。

東聯副董事長席家宜指出,大陸是全世界最大的EG消費國,包辦全世界62%的EG需求,雖然這幾年大陸有不少EG新增產能陸續開出,但以大陸每年2,100萬噸的EG需求量來看,還是有800萬噸要靠進口,需求面仍大。

至於供給面,雖然大陸EG新產能不少,但因為「環保」和「效率」等兩大因素,不少老舊產能也會逐漸淘汰退場,實際增加的產能並沒有那麼多。大陸已經提出2060年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大陸有36%的EG是煤化工,效率低,而且會製造污染,勢必會被淘汰;另外新廠規模愈來愈大,二線小廠在效率上很難競爭,也可能逐步退場,因此不太擔心EG產能過剩的問題。

而在國內營運上,東聯指出,除將繼續特化產品開發與生產外,也擬進行產能規模縮減,以國內供給為主,減少外銷,以提升經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