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抓猴怎麼來? 台式國語報你知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台灣人慣用「機車」罵人,殊不知這話原來是從生殖器官的「膣屄」諧音而來;形容人吹毛求疵的「龜毛」源自閩南語,這些有趣的台灣用語都收錄在曹銘宗的《你所不知道的台式國語》書中。 曹銘宗曾任記者、編輯,出版過《台灣國語》、《台灣的飲食街道:台灣廟口文化》等文史題材書籍,《你所不知道的台式國語》從《台灣國語》再擴充,以輕鬆筆法列舉「鴨霸」、「抓猴」、「泡湯」、「奧步」等五花八門的流行語源由與小故事,依形容、動作、食物、地名分篇,充滿趣味。 被徵信社拿來作廣告的閩南語「抓猴」,究竟是怎麼指稱「捉姦」?書中追溯到連橫的《台灣詞典》:「姦夫曰猴。台人捕猴,必斷其尾,則猴不敢逃入山,恐為同類所噬。捉姦者必割其髮,以示懲罰……」另有一說是台灣早期婦女多稱丈夫為「老猴」,抓出軌的老公顯然就是「抓猴」。 被拿來比喻的動物不只猴子,意指「按摩」的閩南語「抓龍」因按摩部位在龍骨(脊椎)而來;閩南語「抓兔子」則指酒醉嘔吐,取「吐」、「兔」同音,而有此委婉說法。 還有「好康」的「康」原來源自閩南語的「孔」,閩南語歇後語的「一孔掠雙隻」代表一洞穴裡有兩隻動物,當然是件好事。日本人看不懂的「泡湯」,原本是中文的「泡了水」,引申為落空、報廢的意思,後來結合中文的「泡」和日文指稱溫泉的「湯」,意指「泡溫泉」,相當混搭。 話中的笑點和賣點「梗」,其實是中國相聲中「哏」的誤用;至於「颱風」的「颱」原本中文裡沒有,據台灣史研究者朱瑪瓏說法,「颱風」可能源於阿拉柏語「tufan」,因十六、十七世紀閩南人和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活躍於東南亞海上,印度洋上有颱風帶,華商聽聞此詞,再以音譯創造了「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