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巡禮】天弓飛彈研發團隊 挑戰世界之最

文:記者傅啟禎

研發飛彈談何容易,歷經重重困境仍不移天弓計畫造出飛彈的目標。現任天弓計畫副主持人林俊村博士強調,天弓飛彈發展設計,不斷向「更快、更高、更遠、更準」挑戰,成為嚇阻敵人的可恃戰力,用科研實踐「絕不讓敵威脅在頭上耀武揚威」的目標。

林博士指出,天弓飛彈嚇阻效果十足的原因在於,一般人體承受9G重量駕駛戰機時,幾近人體極限,而天弓飛彈飛行時運動G能力數倍於戰機,使戰機難以抵擋。

林博士表示,研發飛彈過程困難重重,因為每一代需求與條件不同,使用的材料與技術差異甚鉅。其中,令他印象很深的,是弓三飛彈要求能在極音速的狀態飛行,其鼻錐(用以保護彈內雷達運作及維持氣動力外形)需在飛行時,承受高熱與高壓而不失效。外層的材料與製法都需不斷嘗試,是研發團隊盡數年之功研發的成果。

林博士進一步指出,選擇自主研發的主要原因在於,很多材料靠外購容易出狀況。例如弓三採用高頻波段,原本已拿到關鍵零組件,但因故又受限制,只好自己研製,讓負責工程師在研發期間,每年只有初二陪老婆回娘家,其餘時間全力投入研發工作,箇中辛苦難以言傳。

林博士妙喻,擔任系統工程師好比「做仲介」。以天弓飛彈為例,要匯聚各領域專家,包含材料、化學、化工、電子、電機、機械、電腦等領域人才的研發成果,並用最合適的價格、材料與設計,才能組成一套強大的飛彈武器系統。

林博士表示,武器研發若能預知所有問題,就不能稱作研發,而比較像是拼裝。要探索新領域的技術才是挑戰,如果永遠把已知的東西拼起來,產品的級別不會太高,而天弓團隊做的是「向世界之最挑戰」。

負責量產工作的副主持人黃遠瑞表示,天弓各型飛彈均能依照軍種協議的時間如期交付。跟國外產品相比,自主研發的產品,可依部隊使用狀況調整,滿足國軍的要求。

黃副主持人說,在天弓計畫任職近30年來,全心全力投入並達成國家賦與的任務,是他這輩子最驕傲的事,並永遠以參與天弓計畫為榮。

2019臺北航太展,中科院展出天弓三型發射架。(本報資料照片)

現任天弓計畫副主持人林俊村博士(右)、黃遠瑞博士(左)。(記者傅啟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