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在家學 毛利語得以傳承

投入新住民教育與輔導多年的木姻,大讚許多新住民熱中教授東南亞語,不但教法活多元,教材也費盡苦心,但換算月薪比基本工資還少,希望教育部能提高跨校交通費。(蔡依珍攝)
投入新住民教育與輔導多年的木姻,大讚許多新住民熱中教授東南亞語,不但教法活多元,教材也費盡苦心,但換算月薪比基本工資還少,希望教育部能提高跨校交通費。(蔡依珍攝)

教育部推動本土語言課程已近20年,但基層教師至今仍有不少反對意見,有人認為家長不重視根本沒用,母語應是在家學形成自然保存,不該是政治正確的產物。更有學者提出紐西蘭復興毛利語案例,指毛利語在紐西蘭一度瀕臨消失,卻透過「母語在家學」等完整配套,成功讓毛利語傳承下去。

但推動者仍樂觀看待,東南亞語領綱研修小組及教材審定委員黃木姻認為,政府帶頭做有宣示效果,僅在家學恐會自然消滅,強調語言是溝通工具,透過學校教材系統教學,有進度跟約束力,更有同儕間鼓勵,學校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定能事半功倍。

政治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劉怡君表示,毛利人是紐西蘭原住民,英國人抵達後,毛利語成為弱勢語言,他們意識到毛利語即將消失,因此用「母語在家學」等一系列配套搶救,成功讓毛利語持續傳承。她說,要讓語言成為母語,3個關鍵缺一不可:青春期前學習、足夠語言接觸、有意義的社會互動。

紐西蘭毛利人找來會講毛利語的保母,每天超過5小時陪伴,讓孩子從小接觸,就算長大鮮少使用,語言架構、語法,仍然深植心中。另在紐西蘭,民代可以在國會採用毛利語質詢,官員若聽不懂,可以請翻譯,甚至有毛利語版國歌,在紐西蘭,使用毛利語並不會奇怪。

劉怡君說,從紐西蘭政策中,可以得知母語在家學並沒有錯,而且效果更好。她也說,母語在家學,不代表在學校就不能講或學習,只是政策需要完整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