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開放資料公私協力 首家簽約與天氣風險合作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6日電)氣象局今天與天氣風險公司正式進行「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簽約,這也是此方案首家通過的民間氣象業者。氣象局希望透過合作,除了強化資料服務,並可促進氣象相關產業發展。

中央氣象局舉辦「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啟動記者會暨首家產業簽約儀式,與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將提供更詳細的氣象數據,也是氣象局首宗「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簽約的案例。

氣象局副局長程家平簡報時表示,根據統計,因氣象造成每年財損約新台幣180億元,正確的預報可減少10%至30%的損失。期望「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的訂定及推動,除可強化資料服務,並可促進氣象相關產業的發展。

程家平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方案公布後其實有7家有興趣,天氣風險是首家完全通過審查的業者,還有2家已經完成報告,也有機會通過審查,其中一家是推廣氣候變遷的社團,另外一家則是民間儀器製造商,是做海上探勘、魚群量測的公司。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其實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民間氣象公司,美國最為開放,其他如日本、甚至中國大陸也有,因為民間的服務才能做到客製化,氣象局是「大家的氣象局」,有客製化的需求還是透過民間的服務。

彭啟明說,就氣象產業而言,目前估計全世界氣象產業產值約每年新台幣5000億至1兆元,這幾年特別強化在再生能源、淨零排放等,在全世界都有非常大的需求;就台灣而言,每年產值約20億至30億左右。

彭啟明說,再生能源中如風力發電、太陽能都需要很強的氣象資料預測,與傳統每天氣象播報是不同的層次,因此能創造更多價值。

氣象局指出,天氣風險公司於今年4月提出資源需求,約每天傳輸量高達41GB的資料量,透過雙方多次技術交流,提出「氣象資源公私協力創新試用合作計畫」,並於9月核定通過,為首家通過民間氣象產業。

氣象局表示,預期此計畫可深化氣象資訊 於防災領域的應用,並可開創綠能風光電領域的應用,此外,天氣風險公司主動回饋與氣象局合辦「天氣黑客松」活動,也能吸引學子,鼓勵年輕人,落實學用合一的理念。(編輯:管中維)11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