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館百年慶 再見紅磚煙囪

水道原有的三十六米餘的火力發電紅磚大煙囪,只剩基座。 (記者張淑娟攝)
水道原有的三十六米餘的火力發電紅磚大煙囪,只剩基座。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山上報導

山上水道博物館今年適逢一百歲,決定重現日治時期十二層樓高火力發電煙囪。館方強調,台南水道送水至台南是採三次自然重力流放與二次火力發電抽水等二抽三送過程,是全國首創,因此讓紅磚大煙囪再「站」起來,是百年修復計畫的重中之重。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前身為原台南水道,完整保存日治時期留下的淨水設備而列入國定古蹟,其中最能代表台南水道精神,正是「二抽三送」的濾水及淨水輸送過程,且是全國獨創,今年正逢台南水道啟用百年,市府研提計畫修復當年火力發電的「大煙囪」,並獲得文化部支持,希望讓園區地標重現。

耆老回憶指出,水道煙囪因太過高大,且顏色鮮紅,在二戰期間為躲避美軍空襲轟炸,員工只要聽到空襲警報就爬上煙囪,用樹葉裝飾,將煙囪偽裝成大樹避敵,而此事也是大家共同回憶。未料躲過了英軍轟炸,卻未躲過人為的拆除。一九八二年停用後,停工後閒置近三十年,大部分的建築、設備依然保存完好,但因安全考量而將十二層樓(三十六點三米)高的紅磚大煙囪拆除。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水道博物館最珍貴的就是幾乎完整保存日治時期淨水建築與設備,這也是水道博物館能夠成為國定古蹟的原因。而紅磚煙囪拆除後,很難描繪出它在整個設備運作中的意義,所以趁著水道百年慶,期讓歷史現場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