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和尚未必會念經

我是天主教徒,從小跟媽媽上教堂望彌撒、聽道理,對於外國神父及修女的奉獻五體投地,即使到了美國念書,信念更是最終的精神寄託。既然飛過太平洋跨海取經,除了學位,當然是要追求知識、滿足求知慾。然而,除了基本的訓練,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錯。此外,系上很少有熟稔台灣的教授,通常必須找中國通、日本通或亞洲通。

念碩士時,第一個老闆是韓戰孤兒,台灣是研究領域(地盤)之一,當然希望我能找他當指導教授;只不過,儘管在美國長大,畢竟殘餘亞洲社會的威權性格,我幫忙跑完韓國大選資料、作統計分析後,敬謝不敏。轉校念博士,中國通的中文是在台灣學的,頤指氣使,亞洲學生多半拜師一位教東南亞政治的印尼通,我上完副修的課後就保持距離。

美國戰後早期的中國通有費正清、鮑大可及施樂伯,後來依據兵棋推演的角色衍生紅軍、藍軍:前者對中國比較友善,密西根大學的奧森柏格最有名,主導亞洲研究協會,得意門生有李侃如、沈大偉、裴宜理,一直主導國務院;後者對台灣較友善。我當研究生就加入協會取得《亞洲研究期刊》,後來因為協會堅持把台灣列為中國一省,憤而退出。

一般人最熟悉的美國政治學者是古德諾,他的《共和與君主論》被籌安會引為袁世凱洪憲帝制復辟的理論基礎,也就是中國人不適合民主共和。到目前為止,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圖書館收藏不少國民黨史料,漢學家墨子刻跟台灣學界比較有往來跟對話,經濟學家馬孟若也關注台灣史,包括228事件。解嚴之前,勤跑台灣的學者喜歡到中山北路蹓躂。

李登輝下台前,蘇聯通扎戈里亞帶團在圓山飯店開會,台灣方面提及雷根的「六大保證」,這位卡特時代的顧問裝聾作啞、美國團成員裝瘋賣傻,外交官員急得跳腳,等到共和黨川普上台才重見天日。陳水扁上台演講的「四不」,據說是民主黨的卜睿哲所建言,當時卻是共和黨的小布希主政。至若葛來儀語帶威脅議論萊豬公投,已超越專家本分。

不管是在國內外舉辦國際研討會或視訊,表面上冠蓋雲集,其實是大拜拜,重點在於晚上電視、次日報紙的大內宣,關鍵在於滿足層峰的虛榮感。其實,各部會通常也歡迎來者是客,各說各話、隔靴搔癢、姑妄聽之,除了公關,不太可能有實質的政策意義;話又說回來,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最令人擔心的是以為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被賣了還要感恩。

不提外國政要來訪必須付出天價,邀請外國專家學者起碼要付機票、日支費、稿費或演講費。國內的學者最廉價,中午或許還有大飯店的buffet,否則坐一天的陽春出席費還不如同步翻譯;要是不諳外文,大概就只有在台下戴耳機聽訓的份。回到純國人的場景,不管公聽會或座談會,一般行情是2000元上下,高於花蓮、台北來回自強號880元、低於台北、高雄高鐵來回3060元,人不如交通工具。儘管「知識無價」,其實是相當廉價。(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