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文化資產 聚樂社一組傳承北管音樂

頒贈紀念繡旗給百年「基隆聚樂社一組」,市府特商洽迪化街大稻埕,傳承三代超過八十年歷史的「聯輝繡莊」製作。(圖:文化局提供)
頒贈紀念繡旗給百年「基隆聚樂社一組」,市府特商洽迪化街大稻埕,傳承三代超過八十年歷史的「聯輝繡莊」製作。(圖:文化局提供)

▲頒贈紀念繡旗給百年「基隆聚樂社一組」,市府特商洽迪化街大稻埕,傳承三代超過八十年歷史的「聯輝繡莊」製作。(圖:文化局提供)

百年樂音不輟!成立於約清治咸豐年間的「基隆聚樂社一組」,二○一九年由文化部正式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該團即開始和基隆市政府文化局合作,啟動保存維護與推廣計畫。十七日十八時,舉辦「二○二二西秦盛典-基隆聚樂社一組祝壽排場暨傳習課程成果展」,現場除了北管精彩演出外,也獲頒贈紀念繡旗,期待邁入下一個百年。

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基隆聚樂社一組」是基隆北管福祿派聚樂社系統的創始團體,以慶安宮和城隍廟為據點,該社所在地為崁仔頂街,過去成員以生活或工作匯集於崁仔頂附近的人員組成。

隨著時代產業變遷,多數北管軒社人員凋零、藝員出走,「聚樂社一組」仍堅持傳統,定期排練及出陣,維持歷史悠久的傳承,在諸多前輩的努力下,「基隆聚樂社一組」成為目前基隆少數持續運作的北管軒社,並於二○一九年五月十日,正式登錄為基隆市無形文化資產中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

陳靜萍提到,二○二○年開始,文化局啟動合作計畫,進行北管音樂的傳承與活化,辦理傳習課程使技藝得以延續,持續以「落實保存維護機制」與「積極培育傳承人才」兩大主軸,守護和傳承逐漸凋零的基隆北管音樂。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郭麗雅說,這次頒贈紀念繡旗給「聚樂社一組」,特地商洽位於迪化街大稻埕,已傳承三代超過八十年歷史的「聯輝繡莊」,製作,呼應「聚樂社一組」起源於崁仔頂,繡旗特別將海洋魚蝦元素納入設計,不僅獨一無二,也和基隆城市意象更緊密結合,也顯示,市府對於百年無形文化資產支持與重視。

每年度西秦王爺聖誕之期(農曆六月廿四),基隆的福祿派軒社和各組交陪之軒社齊聚,由一場場北管排場、舞龍、獅鼓陣,搭配琳瑯滿目、精緻華麗的彩牌繡旗,從基隆港邊的護國城隍廟為出發點,辦理盛大遶境及演出。

這次擴大辦理「西秦盛典」祝壽排場暨傳習成果展,除了精彩演出以外,更有「北管有獎徵答」,帶領民眾認識聚樂社悠久歷史、戲曲之神西秦王爺由來、北管樂器、子弟文化、曲牌「醉八仙」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