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當「潤」成為一種集體反抗運動

(德國之聲中文網)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中文媒體“歪腦”發表文章《潤是一場個人對國家的消極反抗,卻也暗示了社會運動的新可能》,作者鐘山指出,過去十年,中國的政治異議人士,維權律師,女權活動家,勞工行動者遭遇嚴苛的打壓,不但個人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而且家人遭到騷擾、甚至被“連坐”懲罰,子女沒辦法享有正常、公正的教育權利。隨著打壓愈演愈烈,法制形同虛設,現在別說是活動家,就是普通人都隨時可能遭受社會主義鐵拳,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發個吐槽貼都能驚動網警上門“查水表”。對很多經歷過封控噩夢的人來說,“潤”才能讓自己和後代獲得新生,過上正常的生活。

作者認為,在社會運動失去了全部空間後,選擇徹底退出這個不公的體制也是一種反抗,介於其高昂的成本,說它只是消極的“逃避”並不公平。當“潤”漸漸變成一種集體運動,並被賦予“用腳投票”的意義時,它將給一個極權國家帶來的動搖尚且難說,可從人本的角度來看,人們內心對公平、自由和安全的天然追求,以及想要改變、掌握自己命運的勇敢嘗試,仍然值得尊重。

中共的反美宣傳出於不安全感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真的想要取代美國嗎》,作者Jessica Chen Weiss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誓言要挫敗他所認為的以美國為首的“圍堵、打壓”中國的努力,並表示“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但這種意識形態宣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不安全感——大多數共產主義國家已經垮台,中國領導層擔心自己是下一個——而且這種意識形態宣言更多是為了灌輸國內對黨的信心和忠誠,而不是反映實際政策或固定的信念。

文章說,人們越來越懷疑,面對經濟逆風和人口萎縮,中國能否實現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目標,更不用說全球領導地位的其他衡量指標了。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它在軍事、經濟和技術上仍然弱於美國,進一步的現代化取決於在穩定的經濟秩序下繼續獲得國際技術、資本和市場。文章引述中國學者黃仁偉的話指出,“美國要遏制中國不可能,中國要超速美國也不可能。”

“長津湖”戰役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嗎?

4月27日,訪問美國的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演說中盛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長津湖戰役突破中共軍隊十二萬人的人海戰術,取得奇跡般成果。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尹錫悅看了中國“神作”會作何感想》,作者何與懷指出,代價極其慘重的長津湖戰役仍被中共某些人視作一個“偉大勝利”。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傷亡、失蹤、事故、疾病及被俘等總數約為九十余萬人,幾十萬葬身異國他鄉,再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共“人海戰術”草菅人命的慘烈。戰爭還大大損害了當時中國百廢待興還來不及的國民經濟,讓中國老百姓苦不堪言。

作者說,過去中共對長津湖戰役是感到屈辱不願聲張,現在卻大肆吹捧,原因何在?戰爭片是用來檢討悲慘殘酷不幸的,不是用來激發戰爭熱情煽動人類仇恨的。《長津湖》有一句經典台詞:“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然而,近年來,中共在全世界四處樹敵,因此也導致國際環境極其惡化。今上多次強調“拋掉幻想,敢於鬥爭”,現在在中共詞匯裡,“鬥爭”一詞每天層出不窮。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