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突破美牛問題以加速TIFA復談/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組助理研究員 林巍

眾所矚目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進入最後的關鍵時刻,預定將於6月12號在立法院投票表決,因該法案攸關美牛進口,其結果不僅關乎國人健康,更影響我國未來區域經貿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於5月底在國民黨團拜會美國在台協會(AIT)後,處長司徒文明確告知「只要美牛過關,TIFA可以重啟談判」,緊接著本月初美國貿易代表(USTR)大使柯克(RON KIRK)在俄羅斯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時,向我國經濟部部長施顏祥表示,美方十分重視台美經貿關係,期盼有效解決美牛爭議,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架構下的高階官員諮商。顯然,化解台美經貿談判僵局的第一道有效藥方就是解決美牛案。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與美方一直保持友好關係,尤其在經貿合作上的關係更是緊密重要。根據資料統計,美國為我國第3大貿易夥伴以及第1大外人投資及技術來源國,綜觀世上沒有一個國家可像美國般在各領域給予我實質有力之支持與協助,台美關係應該持續提升。因此,為深化經濟合作與解決雙邊貿易問題,於1994年9月簽署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原本希望有效推進台美之間的貿易相關議程,但卻因為美國牛肉進口的問題,讓諮商平台已經延宕近五年,這對雙方的經貿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面對美牛叩關的貿易障礙,國際上已非頭一遭案例,鄰國的日本、韓國皆曾面對過相同問題,然而在經過多次協商與凝聚國內共識後,不僅提出具體作為解決歧見,從此更加速了區域貿易自由化的腳步。以韓國為例,經過多次的協商談判後美韓FTA於今年3月15日正式生效,5月更啟動與中國大陸(含香港)、日本兩國FTA協商,截至目前為止南韓是全世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儼然成為東北亞貿易投資自由化最高的國家之一,未來韓國將約有7成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受免關稅與通關便利,台灣不得不作為警惕。 我國的經濟命脈主要以出口為主,當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的參與區域經濟貿易活動,拼命為產業創造有利的出口條件之時,台灣自然不能落於人後。根據經濟部貿易談判辦公室資料顯示,目前與台灣簽署FTA的國家有巴拿馬、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但上述國家在總出口額僅占我出口總額0.187%。反觀其他幾個重要的經貿夥伴,除了2010年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外,其他如東協、歐盟、及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皆尚未正式簽訂FTA。 因此有必要加速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貿易化腳步,尤其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家經濟體的美國,倘若因瘦肉精議題延宕台美之間的TIFA復談,經貿協商一直懸而未果,更遑論未來促進雙方日後洽談FTA,以及加入由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的目標,那麼臺灣將逐漸失去經貿優勢,喪失國際競爭力。有鑑於此,總統一在呼籲朝野各黨能共同支持政府政策,使台灣能有效地參與亞太經濟整合。 當然,每個國家因國情相異而有不同的政策,更絕對不能因經貿利益而忽略國人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政府以科學的角度來檢視瘦肉精問題,首先針對萊克多巴胺議題召開多次專家小組諮詢會議,其結論顯示,(在現有的文獻)沒有查到消費者食用中毒的個案報告。此外,更將「強制標示」入法,透過資訊透明的方式,有效區隔產地來源,以保障對美牛有疑慮的消費者。 另外,針對國內養豬業者擔心是否未來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政府說明為顧及到畜牧業的發展,提出「牛豬分離」政策,不會開放含瘦肉精的外國豬肉進口臺灣。同時,為建立食品安全機制,政府規定於供應毛豬市場時檢附「本牧場不使用乙型受體素聲明書」,且對違法使用者處以重罰。若配合「強制標示」的政策下,國人自可選擇美味營養的國產豬肉,進而增加消費國產豬肉產品,將有利促進國內養豬業發展。 最後,對於「零檢出」與訂定「安全容許量」的爭議,藥物食品第337期的內容中提到「零檢出」並不等於「零風險」,同時必須付出相當龐大的社會成本;但若訂定「食品安全容許範圍」,則是比較可行,所謂「安全容許」的概念是經過科學的評估後,各物質必須控制在多少攝食劑量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民眾則應注意「適量攝食」才是食品安全的關鍵,政府應該對國民加強在此部分的溝通。 其實牛肉議題在雙方的經貿關係中只佔一小部分,陸續還有更重要其他議題,例如電子商務協議、關務合作與貿易便捷化、能源及農業市場的開放,我們期盼政府將美牛政策說清楚、講明白,儘快恢復台美雙邊談判互動,以利台美之間的貿易成長與進一步區域自由化。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