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納1線治療 嘉惠異膚病童

2021版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新增生物製劑療法。(學會提供)
2021版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新增生物製劑療法。(學會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灣的孩童中,每10人就有1人受到異位性皮膚炎困擾,易伴隨自信心受創、憂鬱焦慮、嚴重睡眠不足等問題。2021版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在10年來首度更新,新增生物製劑為第一線治療選項,提供醫病不同選擇。

全球約有10-20%的兒童受到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在台灣的盛行率約8-10%。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3部曲中最早出現的,近80%的病童會慢慢產生氣喘及過敏性鼻炎。也因皮膚乾燥、搔癢,導致傷口出血,睡眠和生活品質也受影響。

隨著新一代藥物開發帶來嶄新的治療契機,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10年來首度更新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指引,增加將生物製劑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

9歲張小弟弟,出生週歲就被診斷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幼稚園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床單染血,平均睡2個小時就會被癢醒,同時,吃的東西也要很注意,蛋類、海鮮、大豆等高蛋白質食物都不能吃,營養不良導致又瘦又小。最令人心疼的是,反覆搔抓造成皮膚感染,因金黃色葡萄球菌入院治療,

根據資料顯示,異位性皮膚炎若控制不佳,對患者造成的困擾不僅止皮膚問題,持續的搔癢感及病灶,18歲以下病患逾9成會迴避日常活動,進而影響生活、學業,近7成有睡眠不足問題,超過5成患者因病情感到哀傷或憂鬱,造成神經認知表現有負面影響,甚至有38%的患者因為疾病而改變教育或職業方向。

衛福部已核准可使用於6歲以上兒童與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據研究顯示,6-11歲中重度兒童病患連續使用4個月,病況改善8成,9成5使用後病況緩解。55%患者搔癢程度降低;65%患者改善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