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總體經濟走勢波動 陸復甦仍具潛力

2023年已過接近一半,未來周期的主題變化或會為市場帶來一定影響,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動。另一方面,下一個金融周期,即未來五至十年,有許多關鍵主題變化,包括中國崛起、氣候變遷、人口結構和債務,預計資源和資本密集度將大幅增加。這些結構性變化,帶來不少總體經濟和市場影響,包括通膨將更高且更波動、利率周期波動性增加、資產相關性提高、股票倍數受壓、市場迎來新領導者,以及中美之間的周期差異擴大。

中國在新冠疫情後重啟,有助推動其經濟復甦。中國家庭有人民幣約10億元超額儲蓄,而整體零售額明顯低於疫情前,意味壓抑需求龐大,預計將迎來強大復甦。長遠來看,中國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轉變,或使其經濟增長放緩但亦將更為持續。

此外,中國企業的盈利下調即將觸底,儘管變化需要一定時間,並在普遍共識和實際營運環境中顯現。綜觀過往及相較全球其他市場,中國現時的股票估值更具吸引力。中國與成熟市場之間的估值折讓已經擴大。現時的估值反映盈利低迷,目前市場反彈皆由估值重估推動。

然而,過往數項政策上的不利因素已經轉向,中國政策環境亦已轉趨支持增長。另外,房地產政策措施轉為穩定開發商融資和緩解需求,相關活動水平呈穩定跡象,加上網路監管有所放寬,可見當局正積極推動政策,支持消費復甦。

近期各項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仍然在持續復甦中。此外,我們也看到房地產市場初步回暖的跡象。如果得以持續,房地產復甦應會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更大空間。不久前,滙豐投資管理團隊將中國全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由5%調高至5.6%。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通膨指標和進口資料較預期疲弱,反映需求端的復甦勢頭可能仍處於早期階段,因此持續的政策支持至關重要。

第一季中國企業盈利最終將會反映經濟迅速重啟和總體經濟資料改善,而現時中國股票的估值尚未完全反映有關因素。無論從歷史角度來看又或對比新興市場,中國股市的估值仍處於非常合理的水準。我們認為在第二輪升勢中,市場機遇將會由基本面因素主導,主要聚焦於消費、醫療保健、科技自主和綠色轉型,並主要源自成長股。

整體而言中國的長期結構性理據依然強勁,擁有能自給自足的科技創新、消費增長、能源轉型和經濟持續改革開放方面的龐大潛力。目前,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持股偏低,而中國資產管理正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長遠來看,有關配置增加或會為資金流入中國股市提供支持。

進入五月,全球風險偏好再次出現急劇動盪,市場因為矽谷銀行和瑞信的風險事件而更擔心歐美經濟復甦的周期可能更長,甚至使利率預期出現徹底逆轉。我們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在復甦道路上的穩定前行將突顯出中國股票的避風港地位。

展望未來,歐美市場的潛在經濟衰退將繼續是投資者的關注重點。投資者可留意中國股債市場,因相關動態政策和不同周期定位料將帶來正面影響,以及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等主要市場力量。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
廣達擴產 加碼美國投資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