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做出傷人舉動時,不只道歉,更要學習為行為負責!

當孩子做出傷人舉動時,不只道歉,更要學習為行為負責!
當孩子做出傷人舉動時,不只道歉,更要學習為行為負責!

文/蘇文清

當孩子做出傷人的舉動時,只要說一句「抱歉」就沒事了嗎?道歉本來就是孩子該做的事,家長須著重的是如何讓孩子知道行為的後果,並為此負責。

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只要道歉,就表示孩子知道錯了,對方應該要原諒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認為,既然道歉無法獲得原諒,下次就不願意道歉了;也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都已經道歉了,不然還要孩子怎麼做?難道都不能原諒孩子嗎?

是的,我們當然要原諒孩子,但是在原諒的同時,更應該教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孩子道歉以後.爸媽可以這樣做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明白道歉的意義,並且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呢?您可以依照以下步驟進行後續處置:

制止孩子當下的行為

制止的目的除了避免孩子繼續做出傷人的行為之外,也是讓他知道自己已經觸犯某種行為規範的手段,讓孩子對自身行為有所警覺與克制。

然而,在執行制止的策略時,您要記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並儘量採取明確且堅定的態度,讓孩子知道:現在需要遵守的規範是什麼。

當孩子做出傷人舉動時,不只道歉,更要學習為行為負責!
當孩子做出傷人舉動時,不只道歉,更要學習為行為負責!

讓孩子有冷靜的時間

冷靜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有時間認識並消化自己的情緒,同時透過冷靜的過程,讓孩子有機會省思所做所為,進而學習判斷自我行為的正確性。

然而,在執行冷靜的策略時,您要陪伴在孩子身旁,儘量別讓孩子獨處,這樣才能觀察孩子是否具有管理情緒的能力,也能了解孩子讓自己冷靜的方式有哪些,隨時在旁引導孩子正確的因應技巧。

與孩子討論事件發生經過

討論的目的是要讓大人知道孩子的內心想法,包括行為動機、企圖及理由是什麼,同時幫助孩子釐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行為背後衍生的問題,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然而,在執行討論的策略時,儘量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並依據事件的過程做討論,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

讓孩子明白道歉的意義

道歉的目的是要減低對方的敵意,避免衝突繼續擴大,也是孩子發生錯誤行為後,為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的一項基本禮儀。

然而,在執行道歉的策略時,您要讓孩子知道,道歉不見得會獲得原諒,因為這關乎到事情的嚴重性,但至少可以降低傷害,保護雙方;在道歉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學會釋出誠意,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道歉不是一件丟臉的事,而是一項勇敢負責的行為。

給予孩子適當的行為後果

給予行為後果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依據事件的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後果,讓孩子從中學到教訓,進而發展社會覺察、危險判斷與自我管理的能力,並塑造正確的行為模式。

然而,在執行行為後果的策略時,您必須清楚知道哪些後果對於孩子的行為是具有約束力,並隨時掌握後果與行為之間的關聯性,以及處置後可能衍生的結果,儘量避免孩子產生混淆與誤解,反而出現我們期待以外的行為表現。

※原文刊載於2022年09月號《媽媽寶寶》427期。

原文連結

※更多媽媽寶寶文章

責任感不是天生就有,教孩子對自己負責.需要時間學習,還有父母的陪伴

手足吵架怎麼解?爸媽應先了解狀況,再技巧性處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