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濫用風險 賣藥需管控

在資訊發達的此時,一支手機搞定一切的便利生活方式,如果連買藥都24小時這麼方便的話,在便利之餘,卻需考慮到用藥氾濫的問題。畢竟一般民眾都非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不能僅憑著自己的身體感受及傳統觀念冒然購買藥物服食,這種24小時網路藥店必須有嚴格的管控機制才行,否則大陸一旦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往日「東亞病夫」的形象勢必再度浮現。

以阿里健康網路平台上,感冒發燒、腸胃不適、過敏瘙癢、跌打損傷、眼科用藥等,其平台提供數十種常用藥物的「網訂店送」服務,但處方藥還無法購買。除了手機淘寶,目前在杭州,美團外賣、餓了麼、京東到家、平安好醫生等多個電商平台也支援「網訂店送」服務。這種買藥便利機制,雖然解決了大陸看病上醫院大排長龍或是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但卻潛藏著更大的病急亂投醫自行胡亂買藥吃治病的危機。

生病上醫院看醫生治病當然是最正確的方式,到藥房買藥則是至少還有具有醫藥專業人士諮詢,但是網路藥房雖然方便,卻缺乏專業醫療人員把關,只是憑著程式應對買藥者輸入的症狀,就可以買到藥,無法百分之百對症下藥,其中的風險有多大實在令人驚嚇。

舉日常最常碰到的頭痛為例,其成因就有百百種,病人要怎麼憑著本身的症狀認知買到最適合的藥品來治療?就算到醫院醫生都還要經過望聞問切,透過精密儀器檢查,仔細判斷症狀才能開出處方藥,隨便在網路藥店買藥,簡直是把自己當成白老鼠對待。

大陸今年大幅降低一些藥品的售價,並且大幅將一些藥品列入給付範圍,讓大陸民眾的藥費負擔大幅減少,實為一大德政。不過看病難、住院難的老問題不解決,民眾生活的難題還是困擾著大多數人。光是靠著便利買藥機制,無法徹底為老百姓解憂。而便利買藥環境更是需要嚴謹管控機制,以免舊問題未解,新問題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