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紅、講脫口秀,虛擬人類如何一步步變得“人性化”?

虛擬人梅澀甜脫口秀表演:《為什麼機器想當人,人卻想當機器呢?》。視頻來源:騰訊新聞

技術進步下,虛擬人類逐漸變得真假難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越來越多的虛擬人類被開發、應用於互聯網中。技術使機器充分具備了人的特點,人類也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虛擬人類作為技術創新與文藝創作相結合的載體的今天,他們應該如何服務於現實,反哺於社會呢?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彙編海外文章,淺談虛擬人類是如何一步一步變得“人性化”?如今又有哪些特別的虛擬人類與我們共生在同一個世界,他們在人類世界的角色又會是怎樣?

hi虛擬人,未來的人類替身

很早以前,好萊塢就通過科幻片將“數字人”的概念帶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人們也在《人猿星球》和《阿凡達》等電影中體驗了3D建模和虛擬現實的應用。全媒派文章《》中提到,極真實的數字人類已經開始融入到人們的社交生活中,人類與數字人類正在共同生活。

隨著技術的進步,從網紅、藝人、學生到內容創作者,披著各種身份外殼的虛擬人類層出不窮。我們可以想像他們在元宇宙中代表我們,即為人類在元宇宙中超現實的替身。在日常生活中,它們也有望成為人類的助手,進行栩栩如生的互動與交流,甚至可以發展成為能夠建立雙向情感關係的人工伴侶。

Lucid Reality Labs的CTO Eugene Ovcharenko認為,“虛擬人類是人造人的變體,是創建或捕獲的人體形狀的3D模型,具有模仿甚至學習行為的能力。”因此,想像虛擬人類能夠在我們的世界中走多遠,了解其如何在技術的支持下逐漸變得“人性化”非常重要。

虛擬人類,如何人性化?

人類擁有復雜的特徵和心理狀態,塑造虛擬人的一大挑戰正在於創建精確的面部特徵和表情。這也是讓虛擬人類變得更加“人性化”的前提條件,即在皮膚紋理、光影效果、面部五官等方面盡可能與真人越來越像,同時還要能夠精確表現運動過程中的肌肉變形,以及表達複雜的心理情緒。

技術如何創造“真實”?

隨著MetaHuman Creator等虛幻引擎技術的發展,人類在克服恐怖谷效應上的路會走得越來越順——

實現真實感,其中包含三個關鍵要素:模型創建、動作捕捉和實時圖形。

從技術上講,虛擬人類的創作需要從創建計算機模型開始。演員可以通過佩戴特殊設備,這樣的設備能夠允許計算機掃描人臉的3D模型。多台高分辨率的相機能夠將演員面部和身體動作的每

圖片來源:Virtuals
圖片來源:Virtuals

隨後,計算機模型將由演員的面部動作實時“驅動”,進行“動作捕捉”。通過一套帶有運動傳感器的特殊套裝,計算機便能順利地捕捉演員的動作。

最後,創作團隊需要將數字鏡頭和動作捕捉結合,製作出與演員動作相匹配的3D動畫。借助實時渲染,計算機便能夠以同步的方式在屏幕上展現虛擬人類的形象。

技術如何打造“人性”?

虛擬人類的創作過程並不僅僅停留在視覺上,用存在感、思想甚至個性來激活和填充“外殼”已經變得至關重要,這可以幫助虛擬人類實現雙向交互,從而與真實世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借助大數據、人工神經網絡(ANN)、機器學習和情感計算,虛擬人類將擁有無限活力,變得更像一個真實的人類。

(1)語義記憶

人腦中的概念和想法在語義上是相關聯的,思考或激發大腦中的一組神經元會啟動其他相關的神經元,使它們在未來更有可能被激發。因此,人們能夠通過技術將事實、概念以及二者的關聯存儲在數字人類語義記憶中 從標準操作程序到政策文件,虛擬人類可以學習任何人類世界的知識並將其應用在未來的創作環境中。

(2)情景記憶

在模仿人類的過程中,技術能夠賦予虛擬人類以情景記憶的能力——以一種有序的自傳形式,使他們能夠及時地認知各種經歷和事件。

虛擬人類能夠記住每一次交互活動,並且使用該信息,在後續的互動中提供更快、更準確的結果 在未來,這樣的情景記憶能夠使更自然、更逼真的交流成為現實,而不必遵循刻板的問答。

(3)情感記憶

如今,科學家能夠借助最先進的情感計算和情感分析技術對用戶的情緒和個性進行計算建模,從而藉助情感記憶幫助虛擬人類提升“情商”。虛擬人類不僅能夠閱讀人類所說過的話,還可以計算交流的成因以及如何應答 情感記憶的學習與分析能夠在未來實現更多人性化和個性化的用戶交互。

虛擬人類如何成為現實?

逼真的建模技術能夠讓虛擬人擁有人類一般的外形,記憶的塑造能夠幫助虛擬人像人類一樣溝通。全息技術能夠賦予虛擬人類“看得見”的生命,讓他們出現在現實世界。

全息影像技術是通過生成大量視角來重新創建光學物理學所稱的屏幕外投影對象的“真實圖像”,這些視角就像在現實世界中一樣隨著 通過這種技術,觀看者在任何方向移動時都能看到周圍的物體,從而保持運動視差,並且眼睛可以自由地聚焦在半空中形成的物體上 即使沒有任何物理對像出現在眼前,大腦卻會告訴我們“這是真的”。未來,在這項技術的幫助下,將元宇宙帶入現實將不再需要佩戴任何裝置,觀眾也不再會暈屏。

虛擬人類也有社會身份?

虛擬人類的一個關鍵特徵是,他們會被創作者註入“像普通人一樣存在”的理念。因此,當下比較知名的虛擬人類,一般都是具備社會身份的,他們有明確的稱呼、職業屬性、性別或性格傾向等。以下是我們整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虛擬人類。

當虛擬人成為網紅

例如早已被 她存在於眾多社交媒體中,形象由CG藝術家創作,聲音由演員捐贈,分享的內容則由編劇撰寫 創作團隊使其成為了迄今為止最逼真、最成功的虛擬網紅之一。

還有像Shudu這種超模也成為了在社交媒體中 Shudu是一位擁有黑皮膚的Instagram網紅,她的社交媒體簡介為“世界上第一個虛擬超模”。因為其精緻而特別的外形,眾多時尚品牌與她合作。在社交媒體的世界裡,她的成功甚至超過了多數真實的人類網紅。

擁有黑皮膚的Instagram網紅Shudu。圖片來源:Instagram@shudu
擁有黑皮膚的Instagram網紅Shudu。圖片來源:Instagram@shudu

當虛擬人成為客服

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發現,同與人類的互動相比,人們在與聊天機器人或語音助手互動時呈現出更積極的態度。因此科技公司UneeQ正在讓虛擬人類成為能夠與人類交流互動的朋友,其創造的虛擬人能夠作為免費的公共衛生顧問,幫助用戶查詢疫情信息,甚至像正常人類一樣進行視頻通話。

圖片來源:UneeQ
圖片來源:UneeQ

這些承擔著客戶服務職責的虛擬人類能夠在情感上參與和人類的對話—— 技術使虛擬人類客服與真實世界連接起來,任何互動都顯得更加真實。

當虛擬人成為畫家

如今人類對藝術創作的理解正在技術時代的大環境下被解構、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呈現了與科技融合的現象,從而產生新的創作內容與思考。在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合作下,帶著人類面孔的數字畫家Ai-Da被帶入現實世界。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超寫實藝術家機器人,並以世界上第一位女性計算機程序員Ada Lovelace的名字命名

Ai-da擁有一張由藝術家設計的逼真面龐,她的機械臂使她能夠握住畫筆。智能算法又賦予了她的手臂作畫的能力。藝術與技術的交流與結合讓她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個人作品展的AI人類。

圖片來源:Instagram@aidarobot
圖片來源:Instagram@aidarobot

當虛擬人開始講脫口秀

國內也有一些虛擬人類開始走進大眾視野,他們不再局限於二維的平面展示,越來越多的虛擬人類以更立體、更有個性的形像走上舞台,如洛天依等。

與此同時,人們對虛擬人類的期待也從單一的真實形象輸出轉化為更多有意義、有內涵、有文化價值的表現,例如山魈映畫打造的虛擬人“梅澀甜”

新國潮智慧型虛擬人類梅澀甜,借助了當下最新的超寫實CG模型、動作捕捉技術,通過雲渲染、AI交互等,能以影視、視頻、直播、平面等多維度呈現。在科技賦能下,梅澀甜作為虛擬人在更自然高效、更具情感連接的方向上不斷演進。

在精神內核層面,梅澀甜區別於大多數唱跳類、時尚類虛擬偶像,獨樹一幟成為首個“創作型”虛擬人類。

一方面她是人類精心創作的作品,梅澀甜的 作為高科技產物,這個虛擬女孩出生於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的英文“May 30th”諧音“梅澀甜”,因此得名。

而在文學意境中,梅子初時春已老,“梅澀甜”代表著酸澀卻甜蜜的青春回憶,作為虛擬人,她是人類在元宇宙中的青春映像。另一方面,梅澀甜自身也在創作作品,她在

梅澀甜在《梅得說》中調侃自己。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梅澀甜在《梅得說》中調侃自己。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和真人脫口秀演員一樣,虛擬人梅澀甜能夠在動作捕捉的技術輔助下與觀眾實現互動。其真實的手勢表達、身體動作和麵部表情,搭配幽默的語言韻律,贏得了大眾的關注和喜愛。她的段子中涵蓋了六度空間理論、彭羅斯樓梯、人體脛骨生理學等一系列知識點,甚至包含許多“戳痛點“的社會現象——打工人生活處境、娛樂圈商業閉環等等 這樣的跨次元互動與深刻的社會觀察,使視頻播放量迅速突破百萬。因其脫口秀中含有豐富的“知識梗”,梅澀甜成為騰訊新聞首位虛擬人知識官。

梅澀甜在她的脫口秀中講解了人體脛骨生理學知識點。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梅澀甜在她的脫口秀中講解了人體脛骨生理學知識點。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隨著如梅澀甜這樣面向未來、紮根現實的虛擬人類層出不窮,科技對內容創作深入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未來,虛擬人類不僅僅是展示人類技術成果的產物,更是人類觀察社會現實,並反哺現實生活的重要形式。

畢竟,當人們都試圖在AI的領域尋找自己的元宇宙世界,我們在現實中也更應該暫停腳步,去思考梅澀甜的那句經典名言,“我們AI努力做人,人類卻著了魔一樣學做AI”。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