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經濟 民生物價飛漲 「惡性通膨」恐再次降臨

油價上漲、汽車價格提高,消費性商品製造商調整許多民生用品的價格,準備因應上個世代消失、如脫韁野馬般的「惡性通貨膨脹」(runaway inflation,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膨)再次降臨。

美聯社分析,惡性通膨常發生在大多數商品或服務不只漲價而是飛漲的時候,物價飆升,影響國民收入、儲蓄及購買力。

聯邦政府12日公布的報告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8%,這是過去十年多以來最大單月增幅。市場擔憂通膨率長期上升,美股指數期貨紛紛下挫,任何通膨擴大的跡象都會衝擊市場並危及經濟復甦。

通膨過去常會帶動薪資提升,因為員工也會要求調薪以符合物價,但現實情況往往不如預期,調薪幅度也難以彌足上漲的物價,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造成通膨進一步擴大而薪水卻不見起色。

亞馬遜(Amazon)等部分企業近期已調整薪資,表示無計畫再調整。

19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美國歷經慢性高通膨,消費者物價隔年上漲近兩位數,近年則在聯準會的介入之下維持通膨低於2%的年度目標。

少數經濟學者認為,美國正處於難以控制的高通膨邊緣,企業、消費者及投資人的疑慮與不安也漸增。

美聯社分析,物價未來幾個月可能再漲的原因之一是去年3、4月物價下跌,當時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在那之後物價回升,也讓年度同期成長看似偏高,今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6%,而今年2月僅1.7%。

分析師預測,消費者物價指數4月會再漲,年度同期成長可能達到3.6%,若此預測準確,將是近十年來最大增幅。

另一大原因則是廣泛的原物料短缺,造成供應瓶頸,不只建商缺乏木材蓋新屋,製造商也缺銅造物,汽車業者沒有足夠的半導體晶片,餐廳也無法供應雞翅等;這與疫後經濟快速復甦息息相關,各產業難以跟上腳步。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新冠疫苗接種者染疫 CDC限制研究 學者:將付出代價
公車上被非裔男掌摑 華女鼻青流血
東灣亞裔80歲老翁遇劫匪 遭推倒搧耳光

疫情衝擊經濟
疫情升溫台股暴跌 謝金河:帶來另一次機會
國內疫情升溫 塑化、鋼鐵管制出差
國內用紙需求大增 紙漿及紙製品業可放寬7休1
印度疫情燒、船員貨櫃都缺 「航運業海嘯」來了
弱勢悲歌 全台兩千多名無家者缺工缺物資還被「社會隔離」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