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不代表康復 西北醫學院:2成新冠患者4個月內再入院

西北大學醫學院21日發表一份研究指出,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第一個月曾染疫入院治療的倖存患者,超過兩成在四個月內會再度入院,其中還有13%在出院30天內二次入院。

該研究還發現,返回醫院治療的患者,約40%的人在染疫前就有癲癇、中風、痴呆與偏頭痛等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人員說,感染病毒者出院不代表完全康復。

這項研究發表在一份專門探討老化議題的科學期刊,主研究的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重症護理專家李歐塔(Eric Liotta)說,COVID-19的真正身體負擔,不會在患者出院後就結束,有一群人的症狀會持續一段很長時間。

李歐塔說,統計患者回訪醫院治療的情形,主要希望能夠了解新冠病毒對出院倖存者的影響,所謂醫院回訪,包括到急診室就診、住院觀察及再度住院。

他指出,許多在出院30天內又回到醫院的病患,都出現了類似新冠肺炎的症狀,例如呼吸困難,此外,還有一些人出現心臟病或細菌性肺炎,還有一些人的症狀為腦霧(brain fog)、睡眠障礙等,這些結果與西北醫學院的其他研究一致,這些研究顯示,感染病毒後久久不癒的患者,都出現了神經系統問題。

李歐塔說,這些研究凸顯了神經系統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及染疫康復期間的獨特角色,且還提出一向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潛在解決方案,那就是在患者最初住院期間,如使用類固醇治療的話,可以減少出院不到30天又返回醫院就醫的情況。

去年3月因為參加一個小組活動,染疫入院的芝城北郊居民穆麗爾(Sandra Wilson-Muriel,54歲)說,她萬萬沒想到病毒竟導致最近她需靠柺杖才能走路。

穆麗爾說,到現在都還是會感到頭暈、關節無力而出現腿部刺痛及麻木症狀,已出院一年多的她,最近因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雙腳無力而需仰賴柺杖行走,另方面,她因為憂慮健康問題而需服用焦慮及抑鬱藥物。

一名50多歲的華裔男性同樣經歷了染疫出院後的後遺症,他今年年初感染病毒住院,曾一度病危,前後住了一個多月醫院才出院,這名華人說,過去三個多月,他因呼吸及其他問題又就醫了兩次,且記憶力明顯衰退,「後續健康問題比想像嚴重且持久。」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輝瑞、莫德納聲稱最快9月要打第三劑 專家質疑是否有利益考量
染疫醫死亡身後留寶 千餘張運動卡價逾2千萬元
美國人染疫住院平均花費2萬3489元 不但失去丈夫 遺產還被扣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