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有生命力

(圖/人民網)
(圖/人民網)

8月17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中央財經委第10次會議,高規格提出「共同富裕」,並設定為第2個百年(2049)的具體目標,情況十分類似鄧小平在1979年提出「小康」概念,中共用了40年,終於在2020年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讓我想起了社會主義的生命力。

一般都了解,當年馬克思提出社會主義是針對資本主義的,說起來兩個主義還真是一對歡喜冤家。兩個主義的PK,一開始(在上個世紀)資本主義是占上風的,甚至幾乎取得完勝,要不是中國的鄧小平在1978年背水一戰,決定改革開放,讓社會主義找到了一條生路的話。

社會主義第一個階段的失敗與它錯誤地選擇了計畫公有體制有關。中國大陸從1949年到1978年走了30年終於再也走不下去了,鄧小平決定換一條路,走市場經濟解放生產力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還是當頭,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事實證明這是一條生路,中國經濟完全活了起來。但市場經濟加私有制邏輯上必然導致貧富拉大,形成社會矛盾,但中共由於社會主義當頭,人民還是最大的關注,能力薄弱時,不忘小康;條件改善了,就追求共同富裕。

換言之,以社會主義為核心的中國體制,理論上是可以在增長與分配、效率與公平之間摸索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與之相對,資本主義看來有著根本的不同。無庸置疑,資本主義在初級階段必定因生產力的充分釋放表現出色,所以在上世紀鬥垮了蘇聯,差一點也PK掉了中共。但資本主義的邏輯是必然會導致貧富拉大,一開始,樂觀的資本主義者還期待可以藉由政府的二次分配對貧富惡化有所矯正,但現實上,難度超過了他們的想像。2014年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克提出版了《21世紀的資本論》,以海量數據證明了資本收益率在長期間必然會大於經濟增長率,從而也一定大於勞動收益率,這就說明資本與勞動作為兩種生產因素,他們之間的報酬是必然存在差距的,皮克提用數據說明了事實,但未進一步用理論來解讀為何會有這樣的事實。

我認為問題的關鍵應與資本主義的體制本質有極大關係。在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政治體制下,資本報酬率大於勞動報酬率的結果,邏輯上就必然導致資本的擴張,後者會進一步滲透影響到包括政治、社會、文化、媒體甚至學術在內的各個領域,從而形成各式各樣為資本利益服務或捍衛既得利益的資本集團,最終使得任何會衝擊或傷害資本集團的改革都難以推動。

換言之,資本主義的機制由於缺乏社會主義的基因,所有的運作與發展最終都將走向一個持續自我惡化的困境或死胡同。馬克思當年看到了資本主義必然走向貧富惡化的危機,但我不知道他是否進一步地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因為資本無限擴張而制約或窒息了任何改革可能的危機。這樣的現象,其實現在已經在資本主義的美國身上明顯浮現出來。

我常說,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體制PK,很可能是一種跨世紀的博弈,杭亭頓也好,福山也好,恐怕都太心急了些。

(作者為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