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外資湧入 大陸經濟前景仍樂觀

第3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從7.9%大幅回落至4.9%,低於市場預期的5.2%,外界擔憂大陸經濟的內部問題恐怕比想像中來得嚴重,原本就看壞大陸經濟的學者專家更是見獵心喜,咬定大陸經濟恐將陷入長期衰退的泥淖。

主權債券超額認購

確實,近期不管是房地產整治所形成的經濟壓抑效應,或是反壟斷與共富政策衍生的市場投資疑慮,甚至限電政策引發的供應鏈斷貨問題,都對大陸經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更不用說,地產集團恒大與花樣年連續傳出債務違約風險,更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外界繪聲繪影,市場投資人恐慌心理發酵,怕大陸可能出現外資逃難潮。

有評論者援引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指出,9月外資撤離中國大陸債市的資金高達81億美元,創下半年多來單月最大規模的資金外流。9月流入陸股的外資僅剩下約14億美元,不只遠低於過去1年平均的70億美元,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股市平均約22億美元的流入,也有著不小差距,代表資金正在遠離中國。

乍看之下,外資撤離大陸或裹足不前的論調言之成理。不過,若全面檢視或把時間拉長來看,這樣的觀點其實犯了合成謬誤,誤把部分或個體的行為當作全部或群體的舉動。誠如大陸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所說,儘管有部分外資選擇先退場觀望,但總體而言,外資企業仍舊進的多、出的少。

根據統計,今年前3季,大陸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共有3.6萬家,相較去年同期不僅沒有減少,還大增36.5%。近期大陸商務部針對3000多家重點外資企業所做的調查亦顯示,高達99%沒有項目減資或撤資的打算。實際上,最近大陸財政部在香港發行4檔規模共40億美元的主權債券,獲得232億美元的超額認購,幾乎是預計籌資金額的6倍。而且,在各方瘋狂爭搶債券額度下,每檔(3、5、10、30年期)債券相對美債利差,全部創下歷史新低。

這可以從供需兩個面向加以詮釋,從需求端來看,足見海外投資人對大陸市場的信心,並未因上述各種因素而有所減弱,反而還在持續增強與攀升之中。就供給端部分,中國大陸選擇在此時刻發債,可以發揮定錨作用,一方面對外宣示大陸財政依舊穩健,另一方面也可消除市場的疑慮、安定人心。

FDI持續創新高

大陸主權債券搶購事件,背後所反映的是大陸資本市場對全球的吸引力,這顯然與大陸經濟前景息息相關。根據大陸財政部統計,截至9月底止,外資持有中國國債比重已上升至11%,持續寫下新高紀錄,而5年前不過2.6%。即便短期部分外資對大陸市場有所疑慮,但長期看待中國經濟前景,絕大多數還是相當樂觀。因此,資金才會源源不絕湧入。

再以外人直接投資(FDI)數據為例,大陸FDI不只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的1630億美元,首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外資流入國,今年1~9月,甚至還更上一層樓,來到129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5.2%。全年預估,應有機會突破1700億美元大關,續創新高。顯示外資除了看好大陸資本市場發展外,也十分期待未來的實體經濟表現,才會持續加碼投資。

不容否認,短期間一國資金的進出會受到許多因素干擾與影響,但長期主要還是取決於該國的經濟基本面。以當前大陸經濟現況來說,即使存在著些許逆風,但相對強韌的體質,卻也為長期經濟成長提供一定的保證。特別是搭配金融市場的擴大開放,對外資的吸引力連帶也跟著大幅提高。近期主權債發行及外人投資數據,以及早先摩根大通與高盛接連取得大陸證券業務獨資經營權,都是最佳例證。

長遠來看,經濟的永續成長需要外資大力參與,而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是必要條件。這也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談金融經濟時,強調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未來如何營造更具外資吸引力的金融環境,提供經濟成長動能,是北京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