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金融指標走勢詭異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直線飆升,年初不到1%,近日最高突破1.7%,已接近疫情前水準,背後反映的是市場對通膨擔憂情緒的擴大。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跟財政部長葉倫立刻跳出來滅火,指這是因為經濟復甦比想像中強勁,而非通膨疑慮升高所造成,但市場對兩位最高財金官員的說法並不領情,美債殖利率並未因此反轉向下,反而持續走高。

美國狂印鈔衝擊新興市場

鮑爾和葉倫都指出,美國整體通膨水準還不到2%,且短期勞動市場離充分就業仍有段距離,Fed不會縮減購債或升息。尤其參院通過1.9兆美元紓困案後,拜登打算再追加3兆美元紓困計畫,市場更擔心累積的龐大政府債務將進一步推升通膨。

美國前財長桑默斯就警告,如此巨大規模的紓困方案,物價絕對不會相安無事。換句話說,一旦通膨急速升溫,Fed勢必會被迫提早升息因應,進而拉升長債殖利率,引發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亂流。就如同2013年的「減債恐慌」,當Fed釋出QE退場訊息時,立即引起投資人恐慌,全面拋售股票、債券及黃金等各類金融資產,連帶造成金融市場劇烈震盪。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3月以來,Fed一系列瘋狂印鈔的舉動,影響的不只美國自身而已。過多流動性導致的外溢效應,開始對經濟體質相對脆弱的新興市場產生負面衝擊。特別是對通膨升溫以及本國貨幣貶值的擔憂,逼使新興市場不得不儘快調整貨幣政策,以之因應。金磚四國中的巴西,日前開了升息第一槍,一口氣升息3碼,將基準利率上調至2.75%,隨後土耳其及俄羅斯跟進,分別上調利率8碼及1碼。土耳其因一下子緊縮過度,造成股市連續兩天熔斷,導致央行總裁下台。顯見通膨、資金外流以及隨之而來的貨幣貶值問題,在新興市場國家已不容小覷。

相較於其他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大陸目前通膨壓力不大,1月及2月整體消費者物價還處於衰退情況,但人民幣近期已從升轉貶,貶幅近2%,且上證指數從2月初高點下滑到3月低點,足足跌了將近10%,遠遜於國際主要股市的表現。在各界看好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可望回到8%的前提下,與資金息息相關的金融指標走勢相當詭異,或許代表資金流向正在改變。

根據國際金融研究所的統計,2月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及債券的資金,從去年11月創新高的1074億美元,急降至312億美元。3月的第1周每日資金甚至出現淨流出約2.9億美元,是自去年10月以來首見,顯示新興市場股匯債的確面臨資金外流壓力。這無疑也是近期幾個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紛紛改採緊縮貨幣政策的主因。

資金流動牽動人民幣走勢

為何北京應特別留意資金外流跡象?因為資金流動將牽動金融市場與人民幣的走勢,甚至經濟表現。在2015~2016年及2018~2019年這兩段期間,因預期心理因素加速資金外流,人民幣出現急貶走勢,金融市場跟著劇烈震盪,經濟成長率呈現階梯式下滑。這都清楚意味著,資金外流對大陸來說是一個大麻煩,不只影響到金融層面,也會衝擊實體經濟表現。

尤其是這一波因疫情而起的全球QE措施,大多數印出來的鈔票幾乎都跑到金融市場,賺取短期利益,而非挹注到實體經濟等待長期獲利。人工製造出來的大量流動性,就形成所謂的熱錢,來得快,去得也快,讓大陸這類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波動更為加劇。盱衡過往,一旦資金外流趨勢形成,就難以阻止或改變方向。前幾年北京為維穩人民幣、減緩資金外流速度,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地推出各種價量工具,甚至祭出各式各樣的管制措施,但都無法獲得有效成果,就是這樣的道理。

如今,面臨資金大潮可能再度轉向,儘管跡象還不是非常明顯,但基於防範於未然,北京需及早未雨綢繆,才不會到時措手不及。畢竟大陸經濟好不容易在疫情衝擊下慢慢站穩腳步,如果資金撤出新興市場的步伐加快,難保不會重蹈前幾年那兩波人民幣急貶重傷經濟的覆轍,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