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民間先行 突破水果登陸僵局

台東釋迦12月就要進入量產季,大陸禁止進口的禁令解除無望,農民極為焦慮,副總統賴清德批評對岸「不道德」,並稱政府會幫助農民行銷。但在地民代、業者與農民都認為政府說得多、做得少,希望交由民間來解決。在目前兩岸情勢下,的確不能指望蔡政府與對岸溝通處理,在野黨、民間應趕緊行動起來,為台灣水果重返大陸找出路。

陸不解禁 農民焦慮

從今年3月至今,鳳梨、蓮霧、釋迦等水果先後被禁止登陸,且至今未得到妥善解決,首先需要釐清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台灣自身究竟有沒有做好檢疫、除蟲的檢討和改進?大陸官方既然秀出過往透過兩岸既有管道通知我方「有蟲」的紀錄、海關查獲帶蟲水果的證據,那就說明我方檢疫有疏失,被對岸抓到「把柄」了。

第二,檢疫問題改進後,台灣有沒有辦法重新說服對岸撤銷禁令?蔡政府堅持兩岸政府協商,踢到「九二共識」鐵板,又大動作告到WTO,被北京扣上「謀獨」的政治帽子。官方關係惡劣,就要想辦法透過其他管道解決。

關於第一層的問題,蔡政府至今還抱持僥倖心態,始終沒有從源頭加以改進,近幾個月台灣水果屢屢被海外「打臉」,就曝露出政府的心不在焉。例如,今年3月有750箱香蕉遭日本業者驗出農藥超標而退貨,6月紐西蘭因發現東方果實蠅而暫停進口台灣荔枝和芒果,10月又有港媒抽檢10個在香港市場銷售的台灣鳳梨、釋迦和蓮霧樣本,每個樣本都檢出寄生蟲。

一連串訊息都指向一個事實,那就是政府農產檢疫的螺絲鬆得太離譜,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居然大言不慚說「把蟲殺掉還是能吃」,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有這樣不負責任的政府,還有哪個業者會選擇再一次相信他們的花言巧語呢?

再來看第二層的問題,如果蔡政府企圖藉助大陸的禁令,作為改變台灣農產外銷結構的「轉機」,以犧牲中南部農民生計為代價,換取政治正確的「亮眼數字」,那就大錯特錯了。台灣9成的外銷水果都是輸往大陸,對岸禁止之後,台灣鳳梨出口量驟減35%,即便日本取代大陸位居首位,但以上半年鳳梨外銷為例,1.66萬公噸的輸日銷量仍然遠低於往年出口大陸的4萬公噸。

果農組團 直接訴求

更嚴重的問題是,台灣水果的內外市場也就那麼大,民進黨的「吃水果=愛台灣」政治操作,只有短期效果,根本扛不住市場規律下的供需基本盤。從此次賴清德在台東遇到的基層民意來看,果農已對政府喪失信心,解決不了外銷困難,一切美好的承諾、政治語言都無濟於事。

民進黨政府玩概念一向得心應手,尤其擅長透過宣傳炒熱景氣、營造繁榮假象,但一碰到兩岸硬問題,就立刻現出原形。此次新冠疫情,民進黨原本以為靠力挺本土疫苗、繼續煽動反中,就可以輕鬆應付過去,然而5月以來的民怨海嘯令蔡政府大翻車,最終不得不在大勢之下低頭,願意授權民間與陸企洽購BNT疫苗。現在看來,BNT疫苗是供貨最穩定、安全性最高的疫苗,這更凸顯出當初民進黨阻撓、抹黑BNT的不堪面目。同理,面對基層業界自下而上要求政府放手,讓民間自行解決水果登陸問題的強烈呼籲,蔡政府當以民生為念、從善如流,留給台灣農民一條生路。

兩岸官方恢復事務性溝通已無可能,但如果台灣果農業者組團,直接向陸方表達訴求,並展示出加強除蟲作業、改進水果品質的證據,對岸重新研議、撤銷禁令並非難事。這是因為北京雖對民進黨採取嚴厲、打壓的態度,但仍然對台灣民眾釋放善意,願意促成兩岸經貿合作,也願意向台灣農民開放大陸市場。因此,若以適當形式跨過紅綠之間的政治障礙,讓民間自行與陸方尋求解決辦法,相信水果外銷雪崩的局面很快就可以改變。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推出的新版國民黨兩岸政綱中,重申了國民黨推動兩岸對話、維護台灣農漁民權益的積極角色。民眾黨雖不觸碰統獨敏感問題,但也表達了對兩岸交流的務實態度。人民最大,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眾黨,在野黨如果能為台灣農民發聲、找到管道,證明自己有能力在兩岸交流中為台灣老百姓維護權利,那麼「兩岸牌」就絕不會是雞肋或負債,而民進黨的「抗中牌」也必將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