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內需產業的疫情寒冬

若用「外熱內冷」形容當今的台灣市場並不為過,台灣本土疫情狀況迄今持續嚴峻,累計確診人數已突破二百萬人,內需服務業近年已急遽萎縮,再加上邊境未開,政府紓困預算一千三百億的配額,是否真正能符合服務業所需,也已成產業界關注的議題。時序已入夏,但這個疫情寒冬,服務業還未渡過。

財政部昨公布今年五月出口達四二○·八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年增一二·五%,並已連續二十三個月正成長。其中對東協出口創歷年新高,對日本亦創下單月次高,而累計前五月出口值二○四四·八億美元,年增了二○·一%。由於中國大陸近期已逐步解除封鎖及恢復正常生產,各國也陸續鬆綁邊境措施,展望今年的全球經濟,將可望維持成長態勢,加上即將進入傳統營運旺季,有利於維繫下半年的出口動能。過去出口有所謂「五窮六絕」,今年不排除有可能「六趕七追」。

台灣出口的亮麗成績,顯示全球目前的外貿市場熱度,相對於內需,實為兩樣情。其中餐飲業自四月疫情大爆發之後,民眾開始減少出門聚餐,進入五月疫情更加嚴峻,即使政府不禁止餐廳內用,民眾也自主類封城,出門消費銳減,餐飲業者大多改以促銷外帶或外送因應,業績平均下降四至七成,其中外帶或外送業績比例占全店收入五至七成。

旅行業慘狀也不在話下,受到團旅疫苗三劑令政策影響,業界今年五月的業績下降九成以上,團客紛紛取消出團,也造成消費者退費糾紛,業績幾近歸零。業者更期盼政府未來公布政策前,能給予企業有足夠的應變時間。

與病毒共存將是包括台灣,全球未來的必走之路,相對於內需服務產業的寒冬,仍待政府出手援助,有議員已要求政府,去年有降稅、延稅、降租、減租、免租、優惠、補貼、企業貸款、就業輔導九大紓困方案,今年也應立即啟動。

外貿與內需產業的不同,在疫情下形成強烈對比,內需服務業景氣近年走勢遲緩,此次又因疫情再起而二度重創,在疫情衝擊下儘管民間企業投資、生產製造和出口偏旺,但服務消費內需的偏弱,已成外熱內冷下嚴重的失衡現象。

台灣疫情加深諸多的不確定性,產業的需求也在不確定性中持續吶喊,只盼有更確定且具體的政策與紓困措施,在抗疫與經濟之間能取得平衡,讓內需產業能渡過這波疫情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