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撒錢之後呢?疫苗何時來才是重點

受到疫情升至第三級警戒影響,立法院上月底日加開院會,在朝野政黨支持下,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提高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總額上限至八千四百億元,並延長至明年六月三十日止;行政院會也通過紓困四點○特別預算案,包含企業紓困、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等,歲出規模為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

面對疫情轉變為社區感染高峰,全國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相較於去年的鎖國政策,多衝擊特定行業,如航空業、觀光旅遊業等,此次的經濟衝擊更為全面,嚴重影響民生,且大大波及弱勢,特別是承租店面的一般商家,突然被迫停業,卻仍要繳納租金,陷入困境,更別說台灣廣大的服務業及餐飲業民眾,不僅連班都沒得上,還要負擔每個月的支出與開銷,紓困雖可解燃眉之急,但長久之計還是要等施打疫苗後,恢復到正常生活。

以台灣目前的情況,政府大量撒錢紓困,雖然可以解決,但最根本的核心還是在於疫苗施打數量還未達到六~七成以上,大多數民眾因為還未達到群體免疫,故仍處於染疫的風險與恐懼下,而政府去年已編列對觀光及航空產業紓困計畫,今年除延續外,還要追加,但令人納悶的是,為何現在我們到手的疫苗那麼少?原因無他,政府根本沒有積極用心去爭取,國內疫苗場的人體試驗也還未通過。

平心而論,扶植台灣本土疫苗產業是國家該做的,但問題是國內疫苗還未符合國際規範的三期臨床試驗,政府這次為了疫情又再度大撒錢下去,但卻不知道,疫苗才是終極解決方案,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疫苗,又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有效率的打完疫苗,才是防疫抗疫的重點,尤其疫苗的取得,現在正是正在與時間賽跑中。

過去一整年多數人認為「台灣防疫政策完善」、「打完疫苗產生的後遺症」、「初期疫苗價格偏高」成為三大沒那麼迫切想打冠疫苗的因素,而現今針對台灣何時能夠買到疫苗,施打予大多數人,恐怕才是重點,紓困錢很快就下來了,但疫苗何時來呢?請政府別在打擦邊球了,趕緊幫人民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