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少出門多在家 別忘了照顧身心健康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已超過一周以上連續每日新增本土個案破百。為防堵疫情,全國正式進入猶如半封城的三級警戒防疫政策,教部也跟著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停課,並跟著延長至六月十四日。

北市醫療量能嚴重不足,部分病患苦等病床,柯市長也急著向中央喊話疫苗不夠。新北市長侯友宜則宣布朝向準四級警戒整備,並在板橋、中和等地區設立熱區防疫中心。隨著雙北疫情持續升溫,倘若未來真的封城,長期待在密閉空間裡,看著每日新聞播報的確診人數,情緒容易焦慮、緊張、鬱悶,恐要擔心因居家隔離產生的精神失調,甚至患上憂鬱症、焦慮症,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患有疾病的人,處境顯得更為艱難。

首先建議民眾維持規律的作息、適時關心新聞進度,不要過度焦慮,保持心情輕鬆。曾有網友在居家隔離後表示:「剛開始很爽、後來很憂鬱」。有些民眾覺得突然「放大假」,開始過度追劇、網購、打遊戲導致作息大亂,回過頭來才發現在家工作還是要交進度,心情頓時由天堂跌落地獄;也可能會因太久沒出門,成天在家導致抑鬱消沈,甚至因相處時間變長摩擦的機會增加、反而造成家人爭吵失和等負面情況產生。

另外,長時間待家裡身體運動量會大幅減少,建議民眾即使在家中,也要多活絡筋骨。根據董氏基金會於二○二○年四月透過網路進行線上調查,因疫情影響須調整的日常,覺得最不習慣與不方便的前三名為:「配戴口罩時間長」、「休閒活動選擇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有正向感受的前三名事項,分別是,「與家人/親友相處」、「網路資訊或影音的分享」、「個人應用時間增加」。

不論是追劇或是在家工作,容易一天坐著就超過八小時,董氏基金會指出,坐式生活超過六小時以上便屬於久坐,已有多項研究證實,易增加各種疾病的罹患率,造成骨骼傷害、肌肉退化與影響心理健康等。因此建議民眾在兼顧防疫的同時,也妥善利用生活空檔,來維持基本的活動量。像是透過掃除整潔家中或是跟著線上遊戲或影片鍛鍊身體等方式,讓居家活動多元化。

網路上流傳梗圖寫著:「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警戒!」充滿正能量的語氣,掃除了許多人的陰霾,喚起台人抗疫的信心。疫情高峰也許尚未來臨,未來兩周甚至逾月,才是接下來抗疫關鍵。隨著居家隔離人數的增加,千萬不要還沒染疫內心就先病了。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期待兩周後疫情降溫,再次以防疫模範生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