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慎防金融曝險隱藏的危機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後,瑞信風暴再掀歐美銀行危機,一連串金融曝險所引爆的震撼,已讓投資市場膽戰心驚,後續是否有可能牽動全球金融一定程度的風暴,甚至引發新一波的經濟挑戰,將是未來全球關注的新焦點。

對於國內銀行端在瑞士信貸曝險狀況,已成市場一大憂慮,銀行局表示去年底本國銀行四八九億元,近期有下降趨勢。對於保險方面,保險局也指出,今年一月底保險業投資一○八二億元,佔保險業可運用資金○.三五%。

另證期局也指出,證券自營商統計二月瑞信曝險帳面成本約一.九七億元,佔整體券商淨值不到一%;統計投信基金二月有四檔基金持有二七五八萬元,境外基金統計到一月底也有一一三檔基金有投資,曝險金額四六.○三億元,佔整體境外基金比重○.一三%。至於證券統計到三月十六日,瑞士信貸發行的債券二十七檔六二七億元,占比一.○一%。銀行端是否全面下架瑞信相關商品,金管會指目前還有七家有銷售,已有商品銷售的限制,僅限於專業投資人和專案核准,要贖回沒有流動性問題。

這一波金融曝險所引爆的震撼,不禁令人想起多年前的雷曼風暴,當年的金融海嘯引起的全球金融大震盪仍記憶猶新,更應慎防此一歷史再度發生。

二○二三年全球經濟都面臨挑戰,台灣亦非局外人,儘管台灣總體經濟表現相對不錯,但仍有諸多產業面臨困境,其中包括中小企業及一般基層民眾。當全球在疫後逐步走向去全球化及面對貿易與科技戰、俄烏戰爭等不確定因素影響的同時,將經不起再一次的金融風暴的衝擊。

供應鏈近年轉為區域化,其中除了與疫情有關,還有一大原因是考量政治風險,台灣製造業有一部分由中國大陸轉移至東南亞,是為降低勞動成本,但中國市場仍維持一定的比率。但值得注意的是,產值佔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一五%的半導體產業,全球已超過六成的晶片是由台灣生產,而最先進的晶片高達九成是台灣製造。這個被喻為台灣「矽盾」的產業,已成為中美科技戰下競相搶食的一塊大餅。

近期國際原材物料價格上漲,出口表現疲弱,傳統貨品仍受美中紛爭影響,市場需求減少,面對新一波金融曝險所引爆的震撼,經濟景氣呈現低迷的同時,已非單靠政府補貼或花大筆人民納稅錢就能解決。穩住台灣經濟,必須慎防金融曝險隱藏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