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抗衰老與慢性病的仙丹靈藥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陳馮富珍在日前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WHA)表示,「經費壓力」以及心臟病等「慢性病」增加,是二○一二年全球衛生的頭號「危險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上周所公布的全球健康統計顯示,一九八○年至二○○八年的全球肥胖人數增加了將近一倍,這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十分之一有糖尿病。 這種狀況不僅僅在歐美先進國家,特別是在許多社會經濟快速成長的國家中,慢性疾病的盛行狀況愈來愈嚴重,造成了許多國家健康照護經費的龐大負擔。人口健康的整體提升面臨很大威脅,若用世衛秘書長的話來說,原來持續看好的全球衛生進步將籠罩在「最長的暗影」下。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各國平均餘命的提升,以及生技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健康食品、抗老處方問世。面對不可知的生命終點、慢性病及其併發症的威脅,還有隨著衰老造成的社會心理壓力,這些聲稱能夠預防、延遲甚至逆轉老化的商品不斷問世,這波應運而生的「抗衰老」產業,似乎有搶出一條商機的趨勢。 人人都想長保青春,也希望能不受疾病威脅,而失能更是所有人避之惟恐不及。然而對於個人的健康促進,以及生命「老化」,我們也許需要有更健康的認識。此外,若由國家公共衛生政策來看,面對這波慢性病的人口健康威脅,以及「抗衰老」產業的興起,國家更需要有積極的政策來做管制調節。 首先,「抗衰老」產業不應該全然由「自由市場」來做調節,這應該是公共衛生政策介入的領域。任何宣稱能夠預防、延遲或逆轉老化的商品或者處置,都應該透過公共衛生立法來進行管制,「抗衰老」商品的使用者,事實上並不是在一個充分資訊的條件下行使消費行為。我們的法令往往傾向於消極管制,只要沒有造成立即性傷害的商品,常常無法可管。而那些誇張宣稱的商品,因為在「自由消費」的觀點下,只要產品沒有宣稱「治療」效果,常常在法律漏洞中鑽出,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邏輯下,民眾常常花了大筆鈔票,卻買來更大對老化的無力。 其次,健康照護服務的提供者,如醫療人員,應該對「抗衰老」產品和服務有更積極正確的民眾教育與資訊提供角色。一般來說,民眾仍以醫療人員作為其主要的健康諮詢管道,然而醫療人員過去的醫學教育過程中,往往偏重於急重症的處置,而對於所謂「保健」等健康促進的知識、技能,往往缺乏足夠的學習和經驗。因此,面對這些新興的「抗衰老」產業,醫療要不消極地讓民眾在「自由市場」中自求多福,或者在特定廠商的廣告與促銷活動中,學得科學證據並不充足的衛教知識,變相成為產品銷售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抗衰老」以及「慢性病」很可能沒有仙丹靈藥。慢性病也許有其基因學的根源,不過事實上這些疾病的發生,是人們在經年累月的生活習慣、環境暴露、甚至是用藥過當之中累積而來。換句話說,預防慢性病、對抗早期衰老最有效的方法,即是在日常生活中避開這些危險因子。這說起來很老生常談,也常常讓人無力。或許,政府的職責不在於多興建多少醫院,也不是發明多少長生不老藥,而在於建構一個讓民眾能夠有能力追求健康的環境和政策。這很可能是二十一世紀真正的抗衰老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