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拜登就任後 美台海政策將重回平衡

拜登擊敗川普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應大致底定、已無懸念,只差在川普何時公開承認且接受敗選。因此,現階段各國的目光已經放在拜登如何收拾川普留下的殘局,包括破碎的國際多邊體系、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競爭,以及分裂的美國社會等。更重要的是,主張對中共應「堅定但不強硬」的拜登,未來將如何處理台海問題,已經是各方關心的焦點,也是為何此次大選會成為台灣街頭巷尾熱門話題的主因。

拜登曾是參院外交委員會的資深委員,長年參與美國外交事務,亦在擔任歐巴馬總統的副手期間,負責部分外交政策,尤其是與中國大陸的雙邊關係。因此,他未來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互動,將決定美陸競爭的程度及走向。

由於美國民主及共和兩黨逐漸有把中共視為對手的共識,希望恢復美國領袖風采的拜登自然不會背道而馳,只是作法會與魯莽的川普大不相同。誠如美國知名漢學家傅高義的觀察,「拜登治理之下的美中關係『會硬不會亂』」,讓兩強競爭回歸常軌,以循序善誘方式引導中國大陸遵守國際秩序。

想當然耳,台海問題不會是拜登政府的最優先議題。然而,正因為台灣事涉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利益糾葛,又處於東亞地緣政治的關鍵樞紐位置,無論美國新政府與中共將來是合作大於對抗,還是對抗大於合作,都將對台灣產生重大影響。蔡英文總統應預作準備,不能停留在川普路線的思維。

傅高義特別呼籲蔡總統,「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的聲音,得同時聆聽北京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台灣走往正確方向」。他還引用習近平的「兩岸問題不會留到下一代解決」一席話,提醒蔡總統「要非常小心」。很明顯,他就是在點醒民進黨,不該沉迷於當前台美關係的蜜月期,而應依據新情勢調整大陸政策,找出能與中共對話的基礎,成為穩定台海的不可或缺角色,才不致流失掉兩岸關係的話語權。

要知道,美國固然將台灣視為在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的嚴重關切,也反對台海任一方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爭端,卻始終未明確表態是否協防台灣。拜登就主張美國應採取模糊立場,既不想給獨派一個挑釁兩岸現狀的藉口,又可維持對中共武力犯台的牽制。由其過往針對台海問題的發言來看,拜登支持強化台灣的防衛能力,但也認為台灣在確保民主制度之餘,應推進兩岸經濟、文化及政治往來,以增加和平對話的機會。

在拜登帶領下,美國應該會改變與大陸的惡鬥循環,改以「鬥而不破」的方式與中共進行競爭。事實上,美陸競逐是修昔底德陷阱的結構性因素,即使新政府想經由「交往」模式尋求降低衝突的可能性,也無法改變強權政治的歷史宿命。歐巴馬力推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就是要修正交往政策的缺失,拜登應會沿襲此策略,在維持美國優勢基礎上,尋求與中共的和平競爭。

美陸關係不可能重回水乳交融,當然也不至於比川普時期更壞。民進黨不該再認為台灣能從美陸交惡獲利,更不可寄望美國會無條件支持台灣。事實恰恰相反!每當美陸陷入緊張對峙時,台灣往往首當其衝,成了兩強較勁的舞台。多數拜登團隊成員支持台灣,但不會為了台灣而挑釁對岸底線,蔡政府該好好思考如何轉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