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經濟及就業市場失衡 下半年的嚴峻挑戰

台灣在這波疫情吞噬下,是否能將災情降至最低,將經濟回穩,除了現有條件不一的政府紓困措施,下半年的經濟及就業市場,恐怕仍是國內另一場更嚴峻的挑戰。

疫情發展迄今,受到衝擊的相關產業,已被迫進行各項彈性危機處理,企業也進行各種應急計劃,確保業務能持續運作,相對也開始縮減非必要的開支。全球疫情衝擊下,邁入下半年的產業經濟走勢,實存諸多不確定性。表面上看,世界其他國家因疫苗施打率逐漸普及,各國政府大力執行紓困,似有逐步解封的可能,國際貿易市場也有可能回溫趨穩,但潛在的政經危機及變種病毒,迄今卻無人能打包票可一路安穩前行。

最近的台灣,又多了些無薪假人口,許多必需靠人流才有金流收入的小本經營業者,也頓失生計,接下來的數萬應屆畢業生,恐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職場中的勞工有人急需紓困,畢業新鮮人面臨求職困難,都可能將是下半年的社會殘酷寫照。相對目前紓困案所設的條件不夠週全,許多實際有急需的人無法申請,想領也領不到,能協助者有限,急需者只能再咬牙苦撐。

毫無疑問,全球疫情已顯露全球化經濟支撐力不足的隱憂,不僅是黑天鵝,更迫使傳統經貿模式出現巨變,經濟破口一旦形成,要補回就有一定的難度。疫情影響下,全球景氣疲弱,也拖累了傳統貨品的需求,加上國際原材物料價格下滑,若以台灣生產為主的傳統貨品近期接單金額減少,加上海外生產比重高的科技類貨品受惠於遠距商機挹注,接單動能反趨強勁,以致拉低國內整體接單的國內生產比來看,國內經濟的動能回穩,可能仍需一段時日。

全球供應鏈在疫情衝擊下已嚴重受到干擾,尤其整體市場直到目前仍處於不明朗態勢,儘管供應鏈因應策略人手一套,但供應鏈系統彈性運作上的限制,因必須向上游或下游同業取得合作,甚至受到交貨時間的影響,導致履行合約出現困難,對於經營者面對的巨大壓力,已不言而喻。

國內無薪假人數加上因疫情而失業者究竟有多少,恐怕已難以計數,但面對下半年大批畢業新鮮人投入就業市場的同時,經濟結構供需的失衡,破口勢將再度擴大。仍在哀號苦撐中的相關產業,除了在煎熬中挺住,也正考驗著政府能否端出更週全有效的紓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