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女》專訪2】科幻片打造智慧家庭 「光波共振項圈」殺病毒有科學原理

《科學少女》中王傳一脖子上的「光波共振項圈」可以殺病毒。(華影提供)
《科學少女》中王傳一脖子上的「光波共振項圈」可以殺病毒。(華影提供)

親子科幻電影《科學少女》由莊景燊執導,該片獲得科技部補助,並以科普教育為全片一大特色,為了符合這個原則,大學時代就讀物理系的莊景燊也與王麗雯、安邦與包容任共同編劇,描繪出近未來世界中,熱衷程式設計的高中女孩如何透過與AI機器人的相處,學習成長,重新找到家庭的溫暖。

《科學少女》在科普包裝下,以親情為核心,尤其片中角色AI機器人艾普洛更是一大重點。導演莊景燊表示,AI通常有強AI、弱AI,所謂強AI是指AI可以不斷學習、更新,到最後產生自主意識、甚至凌駕人類之上,好萊塢電影常以此為主;弱AI則強調AI科技、裝置應為人類所用、帶給人類幸福生活,而《科學少女》的理念則屬於後者。

儘管製片預算有限,但為打造全片的輕科幻未來感風格,製作團隊煞費苦心,努力掌握整體的調性,除了機器人艾普洛的衣服與妝髮,還有各式的道具。莊景燊指出,道具必須利用有限資源,擺設出目前台灣看不到的物品。例如:片中出現的「光波共振項圈」,就是團隊設想未來世界取代口罩的用具。因演員不能一直戴口罩演戲,戲裡情節又是新冠病毒仍存在的2029年,所以想出具殺病毒功能的「光波共振項圈」。

電影《科學少女》監製王銀國(左)與導演莊景燊(右)有20多年交情。
電影《科學少女》監製王銀國(左)與導演莊景燊(右)有20多年交情。

 

還有「智慧家庭」的設計,從進家門的指紋感應,進門後有自動消毒,家中有NAS硬碟讓家人隨時存檔自家的任何資源,也能用NAS硬碟做中控;即時通訊則是用浮空投影;家中從牆壁質感、燈具到家具造型設計等,都具未來感。

莊景燊表示,由於劇本有很多審查委員都是科學家,因此使用的每個名詞都要求正確,有科學原理基礎。監製王銀國也強調,「光波共振項圈」雖然是想像中的產品,但也符合科學原理,透過項圈的光波頻率殺病毒,但對人則沒影響。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科學少女》專訪3】姚以緹五官深邃AI機器人首選 分飾二角當媽又當後母
【《科學少女》專訪4】大學教授變「超級推銷員」 千封email衝票房基本盤
【《科學少女》專訪1】致敬2位台灣女性科學家 《科學少女》戲裡戲外都感人